在技术自主可控和外部制裁压力下,国产替代大趋势已经到来,已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战略方向。
半导体芯片(包括AI算力、光刻机/光刻胶等)、科学仪器、大飞机三大领域因技术壁垒高、进口依赖性强且战略意义重大,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赛道,有望迎来中长期较大的投资机会。
半导体芯片:设备、材料与代工环节加速突围
外部制裁倒逼自主可控
美国对华芯片关税政策进一步削弱美国集成器件制造商的竞争力,为国产CPU、模拟芯片等提供替代机遇。
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突破
虽然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企业在刻蚀、薄膜沉积等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材料方面,光刻胶、大硅片等国产化率近年来也逐步提升,政策支持下的采购倾斜(如《关键设备自主化目录》)将进一步推动国产设备导入。
科学仪器:政策驱动与需求爆发双轮驱动
技术“卡脖子”与进口替代空间
高端质谱仪、色谱仪等科学仪器进口依赖度超过90%,美国对高参数流式细胞仪、质谱仪的出口禁令进一步凸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国内企业在细分领域已实现突破,但整体市场份额仍非常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政策支持与设备更新需求
《科学技术进步法》要求政府采购优先国产设备,叠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落地,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需求爆发。
例如,国内高校和医疗机构中服役超10年的仪器占比达40%,未来更新换代空间可能达数千亿。
大飞机:万亿市场与国产化率提升共振
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
C919大飞机被纳入“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政策目标要求2030年国产飞机占国内新增单通道飞机的60%。
目前C919已获超1500架订单,对应金额近万亿元,未来20年国内市场需新增近万架客机,价值1.4万亿美元。
C919 的商业化进程
产能跃升:C919 第二条生产线启动,年产量将从 12 架增至 50 架,2030 年目标剑指 200 架。单机售价 0.99 亿美元,比波音 737MAX 便宜 30%。
国际认证突破: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启动 C919 适航认证,瑞安航空等航司表达采购意向。国产大飞机正从 “国内运营” 迈向 “全球竞争”。
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攻坚
发动机突破:CJ-1000A 发动机完成试飞,预计 2025 年服役,推力达 12-15 吨级,性能接近 CFM 国际的 LEAP-1C。该发动机采用国产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耗油率降低 15%。
航电系统:中电科航空电子的航电系统完成适航验证,集成国产飞行管理计算机、大气数据系统等,国产化率超 70%。但核心芯片仍依赖进口,需加快替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国产替代迎史诗级机遇,三大赛道机会涌现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