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期暖意渐浓。上证指数创下年内新高,距离突破去年10月的阶段性高点仅一步之遥。这轮行情背后,四大关键数据释放出明确的回暖信号:全市场成交额显著放大,成交股数创下阶段性新高,南向资金持续活跃,杠杆资金信心也快速回升。
指数稳步上行,逼近阶段高点
回顾过去一年多,2024年10月8日曾达到阶段性峰值,之后市场经历了近半年的调整。如今,指数在五个交易日内从3400点附近跃升至3580点上方,离不开多重支撑: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中报里预喜的公司越来越多,政策层面也不断释放稳增长的信号,这些都为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成交持续放量,市场活跃度提升
7月22日,全市场成交额较前一天明显增加,达到近期高点,这是4月以来首次突破这一量级。距离上一次成交额达到这一水平,已经过去四个多月。
今年以来,成交额能达到这一规模的交易日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2月,3月有一个交易日,7月22日是4月后的首次。不同于2月更多靠年初“开门红”的带动,这次放量更多源于基本面改善带来的增量资金入场,根基更稳。
成交股数同样亮眼,当天的成交规模成为今年以来第三个突破1500亿股的交易日。在指数上行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放量,说明有更多增量资金在积极进入市场。
当天的市值换手率也传递出积极信号。作为衡量市场交易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换手率提升意味着资金周转效率提高,流动性增强。从历史情况看,当换手率稳定在4%以上时,市场往往进入阶段性活跃期,赚钱效应也会随之上升。
南向资金活跃,跨市场联动增强
从全年数据看,南向资金单日买卖总额超1600亿港元的交易日有16个,分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2月有7个,3月1个,4月4个,6月1个,7月目前有3个。这一变化和A股的运行节奏高度吻合,体现出内地资金在跨市场配置时的联动性。
7月以来,南向资金青睐的个股方向清晰:前十大活跃个股涵盖工业、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等领域,既包括对港股低估值金融股的长期布局,也有对和内地经济周期关联紧密的工业股的短期看好,同时也没错过互联网科技等成长赛道的龙头。
杠杆资金加仓,信心明显回升
杠杆资金的动向常被视为市场情绪的 “晴雨表”。截至7月21日,A股融资余额突破1.9万亿,这是4月初以来的首次,标志着杠杆资金对市场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复。
今年以来,融资余额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交易日有22个,其中3月占了17个,2月和4月各2个,7月目前有1个。和3月更多是延续年初行情惯性不同,7月的突破是经历二季度调整后的主动加仓,背后是对市场前景的重新看好。
7月22日,单日融资买入额突破1700亿,这是3月10日以来的首次。今年以来,单日融资买入额超1700亿的交易日有20个,主要集中在2月和3月,7月目前已有两个交易日出现这一情况。短短半个多月两次出现高融资买入,说明杠杆资金入场节奏在加快。
更具标志性的是,融资买入额占A股总成交额的比例突破10%,这是3月7日以来的首次。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超过10%的交易日仅有12个,其中10个在2月。从市场规律看,当这一比例持续高于10%时,往往伴随着阶段性行情的启动,比如2024年9月底到10月初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从行业看,7月以来融资资金流向集中:信息技术行业融资买入额居首,工业、材料、金融、医疗保健等行业也获得较多资金关注。
整体来看,多重数据向好显示A股市场正从调整中逐步回暖,资金面、情绪面的积极变化,叠加基本面和政策面的支撑,为市场后续走势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时隔3个月融资余额再破1.9万亿,四大重要数据看A股行情再起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