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机器人板块持续活跃,成为市场围绕的热点之一。
消息面上,在今日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让各国和各行业都有机会参与AI革命。AI的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它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并且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在未来十年中,工厂将由软件和AI驱动,协调人机协作的机器人团队,生产由AI所主导的智能产品。
截至发稿,板块指数大涨超1%,亿嘉和涨超4%、鼎智科技、景业智能、迈赫股份等相关个股纷纷跟涨!
政策与技术共振,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之下,叠加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行业迎来新的成长机遇。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6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倍。7月,上海市发布《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也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与此同时,日前中外企业家见面会,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将参会。此外,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日前联合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41%。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27.6亿元,较上年增长53.33%。
产业链解析:从核心部件到终端应用
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各环节的投资逻辑有所不同。
1.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占成本比重较高。目前,国内企业在谐波减速器(如绿的谐波)、伺服系统(如汇川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2.中游:人形机器人带来新增量
特斯拉Optimus的研发进展引发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其产业链涉及线性关节、传感器、热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A股部分企业已进入相关供应链,未来若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有望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增长。
3.下游: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双轮驱动
工业机器人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在汽车制造、光伏、锂电等领域需求旺盛。服务机器人则处于快速成长期,医疗手术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等细分赛道逐步走向规模化应用。
机构观点:聚焦高景气与确定性
万联证券:在国内外需求回暖、政策支持及产品性能提升的推动下,机器人国产品牌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具备市场优势、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整机龙头及零部件龙头公司。
中航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明确,至2030年全球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目前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看好新一轮行情启动。
中信证券指出,工业机器人板块估值相对合理,下半年存在修复空间。人形机器人代工订单的落地验证了行业商业化潜力,有望关注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本体制造商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招商证券则强调,政策支持下的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将形成正向循环,产业链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综上,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政策、技术、需求的多重驱动,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对于投资者而言,聚焦技术领先、客户稳定的核心企业,或许是把握这一赛道机会的更优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向好趋势不改!这一赛道掘金正当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