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特斯拉中国官方微博突然发文吹捧人形机器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Optimus 量产进程或加速,有望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掀起新一轮上升行情!
特斯拉中国微博的宣传,可能为 Optimus 的商业化落地预热,此前特斯拉已明确量产时间表:
2025年:启动限量生产,目标产能5000-10000台,优先部署于特斯拉工厂,承担电池分拣、电动工具操作等基础任务。弗里蒙特工厂已建立专门产线,标志着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2026年:产能提升至5-10万台,月产能目标达1万台,并计划向外部客户交付。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表示,若顺利进入生产2.0阶段,Optimus产能有望达到10万台/月。
2027年:产能再翻10倍,目标直指百万台级规模。马斯克预测,远期人形机器人需求量级可达百亿台,机器人与人类比例可能达2:1。
业内普遍将2025年看做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预期 Optimus 的量产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的订单和业绩有望迎来增长。以下各环节机会普遍被机构看好:
执行器与传感器:特斯拉自主设计的执行器和传感器是Optimus的核心部件,国内供应商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已参与研发,但部分高精度组件仍依赖国际供应链。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的产品用于机器人旋转关节,单机需求14台,2024年市占率达35%,2025年产能扩至50万台。
电机与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单价约5000元,一体化关节模组的需求将带动相关供应商营收增长。
系统集成商:特斯拉将汽车制造领域的零部件共享战略、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于Optimus,简化了设计并提升了生产效率。系统集成商需具备将核心零部件整合成完整系统的能力,以应对大规模量产需求。
软件与算法提供商:
Optimus的AI算法、环境感知与决策系统是关键,国内厂商如虹软科技凭借视觉算法优势,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动态环境感知方案。
应用场景开发商:
初期聚焦汽车制造中的重复性装配任务,逐步延伸至物流分拣、设备维护等工业场景。更长远规划则涵盖家庭服务、医疗辅助乃至火星基地建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新一轮大涨要来了?人形机器人再迎王炸利好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