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波动中走出独立行情,外资乐观声浪持续高涨。
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际投行纷纷释放乐观信号,其中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的表态尤为引人关注——他指出,AI引领的中国股票上涨远非泡沫,中国股票牛市将延续。
在这一背景下,观察商业化落地的中国AI应用板块,凭借估值优势、变现潜力与资金加持,或正成为外资观察的方向,中长期业务发展价值逐步凸显。
一、估值优势凸显:中外科技股差距显著,AI应用仍具重估空间
与全球AI股尤其是美国同类企业相比,中国AI相关股票的估值合理性成为外资核心逻辑之一。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公开表示,“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AI股的上涨远未形成泡沫”,这一判断基于扎实的市值对比数据:中国前十大科技公司总市值约为2.5万亿美元,而美国同类企业总市值高达25万亿美元,两者差距达到十倍;从指数占比来看,美国科技巨头占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比例约为40%,而中国科技巨头在主要指数中的市值占比仅为15%左右。
这一估值优势在AI应用领域更为明显。刘劲津强调,相对于美国专注于算力的战略,中国将更多资金投向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而这些专注于应用的中国公司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也补充道,当前中国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仍低于全球同业,且与全球AI股票的相关性较低,具备独立估值修复的基础。
高盛进一步预测,在MSCI中国指数自2022年末低点实现48%的市盈率提升后,未来估值重估幅度或放缓至5%至10%左右,但AI应用板块因商业化加速,估值弹性或可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商业化路径清晰:应用导向型战略,变现能力获外资认可
中国AI产业“重应用、轻算力”的发展路径,正成为外资看好其业务盈利转化的关键。刘劲津支出,“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内,中国AI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可能更强”,核心原因在于中国企业更聚焦于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满足市场刚需。自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高效低成本AI大模型后,国内大型科技公司争相推出新AI工具,覆盖办公、教育、医疗、工业等多个场景,商业化落地速度显著加快。
从细分领域来看,AI应用的业务开发盈利潜力已初步显现。以办公场景为例,AI辅助文档生成、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相关产品的付费转化率持续提升;在消费端,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等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推动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留存与变现效率。
高盛预测,中国企业明年盈利增速将达到12%至13%,较今年2%至3%的预期增速大幅提升,而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将是推动盈利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摩根大通分析师也指出,中国科技股从低谷中复苏的势头仍处于早期阶段,AI应用的业务发展盈利贡献有望持续超预期。
三、业务增长逻辑:多重利好共振,AI应用板块业务长期动能充足
外资对中国AI应用板块的长期看好,并非仅基于短期估值与资金因素,而是源于多重基本面利好的共振。
高盛刘劲津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将受益于人工智能投资、中国整体GDP增长、反内卷政策以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等多个利好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AI应用板块的长期增长支撑。
从国内市场来看,反内卷政策为科技企业创造了更宽松的发展环境,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将推动AI应用技术不断迭代;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则为AI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数字化转型、消费升级等需求持续释放。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步伐正在加快,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5%,而美国企业的这一比例为30%,未来增长空间广阔。AI应用产品凭借成本优势与场景适配性,在海外新兴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引擎。
多家外资投行也纷纷印证这一逻辑: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股票2026年有望进一步上涨,延续今年的强劲涨势;瑞银则认为,包括AI创新在内的多个有利驱动因素将继续支撑中国股票市场。
目前,中国AI应用板块或正迎来“估值修复+盈利增长”的业务发展双重机遇。在全球AI竞争的赛道上,中国企业凭借应用导向的战略优势、合理的估值水平与广阔的市场空间,或已成为外资观察的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中国AI远未到泡沫阶段,下一波机遇或在AI应用端集中释放

财富在线
主力资金!尾盘疯抢这龙头股,AI应用概念股20㎝涨停
突然,强势拉升,AI应用板块大爆发
AI应用杀进电影圈!票房460亿背后,行业或迎结构化升级机遇
强势拉升!全球首个科研智能体系统发布!机构看好AI应用产业进展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