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五”的“提高供给能力”到“十五五”的“夯实安全保障”,每一轮五年规划都在给有色金属行业“提级”!最新《“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明确将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列为国家安全重点,而八部门刚出台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更是砸下真金白银支持增储上产。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藏着关键信号:我国30种主要矿产中半数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铜、钴、镍等对外依存度高达50%~70%,而2035年锂需求将较2017年暴涨10倍。当“资源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被政策持续“喂招”的铜、铝、锂、镍、钴、锡等有色金属,或正在成为资本市场最硬核的风口。
一、政策演进:从“保障供给”到“安全可控”,五年规划的战略升级路径
有色金属的战略地位,在每一轮五年规划中都在不断强化,政策重心从单纯的“补缺口”升级为“筑屏障”,形成了“规划引领+法律护航+资金支持”的完整体系。
“十三五”是“筑基期”,核心是破解紧缺难题。规划明确提出聚焦铜、铝、镍等紧缺矿产,首次将贵金属矿纳入资源保障重点,推动国内矿山开发与海外布局同步发力。这一阶段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5778万吨,较2015年增长15.3%,铜、铝自给率分别提升3个和5个百分点。
“十四五”进入“强化期”,首次锚定“安全属性”。规划不仅提出强化国内矿产“压舱石”作用,更明确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政策升级节奏明显加快:2022年二十大报告将资源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探产供储销”统筹体系,年底《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从法律层面筑牢保障网。在政策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超200处。
“十五五”迈向“攻坚期”,直指“自主可控”。面对复杂国际形势,规划建议稿将“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列为四大安全之一,明确加快铜、铝、锂等关键矿产开发。八部门随即出台配套方案,提出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源开发,目标10年内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这种政策力度的持续加码,让有色金属从工业原料变成了“战略资产”。

二、核心逻辑:供需缺口拉大+新质生产力驱动,资源价值或翻倍
五年规划持续升级资源保障战略,本质是应对“需求暴涨+供给受限”的刚性矛盾,而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更让关键有色金属的价值迎来重估。
需求端:传统产业打底,新兴产业“爆单”。一方面,基建、地产等传统领域仍是基本盘,2025年1-6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4032万吨,同比增长2.9%,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引擎,中信建投测算,新能源、AI、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对锂、钴、稀土的需求弹性远超传统工业金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2035年镍、稀土需求将较2017年分别增长1.5倍、2.7倍,而全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新赛道还在持续打开增量空间。
供给端:资源禀赋受限,海外风险加剧。我国“先天不足”的资源禀赋难以支撑爆发式需求:铝土矿、铜矿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28.4%,主要战略性矿产储量保障年限不足20年。更严峻的是,海外供应稳定性存疑——钴资源70%集中在刚果(金),锂资源60%来自澳洲、智利,地缘政治冲突随时可能切断供应链。八部门在方案中特别指出,全球关键矿产争夺加剧,必须强化国内“压舱石”作用。
价值端:政策托底+稀缺性凸显,价格中枢上移。供需紧平衡下,政策成为价格重要支撑。2025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从7万元/吨回升至7.8万元/吨,镍价同比上涨12%,而高盛已将2026年金价预估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巨丰金融研究院分析指出,“十五五”期间具备全球优势的战略金属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其价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总体而言,“十五五”资源安全战略下,有色金属板块的长期看好趋势或更为明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五年规划步步升级!有色金属或站上风口浪尖

财富在线
多重共振!政策、业绩双击有色板块!机构看好行业机会
新能源车渗透率冲60%!锂铜需求暴增,有色或迎新一轮爆发
“夸父”传火炬!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冲3488亿,业绩高增
突然!强势拉升!短剧游戏板块大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