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技术演示,现在看订单合同”——这是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最鲜明的变化。
短短两个月内,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7家企业密集官宣超亿元或千台级订单,订单总额保守估算突破30亿元,覆盖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仓储物流等多个核心场景。
这波订单潮绝非偶然。中国报告大厅10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供应链自主率已达85%以上,核心部件国产化推动行业平均成本较2023年下降42%,正是成本与技术的双重突破,让商业化订单从“零星试点”走向“批量落地”。
订单落地意味着板块业务发展逻辑的根本性转变——曾经的“远期故事”正在变成“近期业绩”,产业链上的核心玩家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一、从“单点突破”到“批量交付”,机器人产业拐点已现
近期密集落地的大额订单,清晰地勾勒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跃迁,其规模、结构与场景分布均印证行业进入实质增长期。
订单规模量级突破,商业化验证完成。与2024年百万级、千万级的试点订单不同,2025年下半年的订单已普遍达到“亿元级+千台级”的量产级别。
优必选Walker系列全年订单超6.3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超3倍;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的千台级合作,按行业均价测算金额约5亿元,创下国内工业场景单笔订单纪录;智平方更是签下三年千台的长期协议,金额接近5亿元,显示下游需求已从“尝试性采购”转向“战略性部署”。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合同金额同比激增300%,这种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商业化验证阶段基本完成。
需求结构多元分化,工业场景成主力。从订单买家看,制造业企业成为核心需求方,占比超60%,其次是高校(18%)与政府单位(15%),形成“工业为主、科研为辅、公共服务补充”的需求格局。汽车制造领域,优必选WalkerS1进入东风柳汽工厂,负责零部件装配与质检;消费电子领域,智元精灵G2落地龙旗科技平板产线,实现精密组装自动化;仓储物流领域,智平方AlphaBot机器人覆盖惠科基地全流程物流环节。这种多场景渗透的特征,说明人形机器人已具备跨行业适配能力,而非局限于单一试点场景。
企业竞争格局初显,头部效应渐强。当前斩获大额订单的7家企业已形成第一梯队,其中优必选凭借技术积累主攻高端工业与政务市场,智元机器人依托AI算法聚焦消费电子场景,松延动力则通过成本控制开拓中低端工业与消费市场。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头部5家企业的订单占比达58%,CR5集中度较2024年提升22个百分点。这种格局下,具备技术壁垒与场景落地能力的头部企业,正通过订单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形成“订单-研发-再获单”的良性循环。
二、成本降了、技术熟了,机器人政策还在“推一把”
大额订单的密集落地,本质是成本下降、技术成熟与政策支持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这三大支柱共同构筑了产业爆发的基础。
核心部件国产化,成本瓶颈彻底打破。人形机器人曾因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企,而当前国产化率的大幅提升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中国报告大厅指出,行星滚柱丝杠、力控关节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从2023年的35%跃升至2025年的85%以上,其中减速器成本被压缩至外资品牌的60%以下。
以松延动力为例,其通过自研6轴力控关节与轻量化复合材料应用,将产品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不仅斩获超2000台工业订单,更推出9998元的消费级产品,预售首日3小时销量突破200台。成本的快速下降,让下游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从3年缩短至1.5年以内,极大激发了采购意愿。
技术路线收敛定型,可靠性经住检验。经过多年迭代,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已从“百花齐放”走向“主流收敛”,磁约束、视觉AI等核心技术的可靠性得到工业场景验证。特斯拉OptimusGen3即将完成技术定型,其纯视觉AI系统为行业树立标杆;国内优必选WalkerS1实现0.1毫米级操作精度,可适应汽车制造的精密装配需求;智元精灵G2通过10万小时工业场景测试,故障率低于0.3%。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使得东风柳汽、龙旗科技等行业龙头敢于批量采购,而高校的持续采购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形成“科研-产业”的双向赋能。
政策与资本加码,产业生态加速完善。政策端,工信部2023年投入80亿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核心部件研发;上海市出台专项方案,目标2027年形成人形机器人规模化产业集群。资本端,行业融资持续火热,乐聚机器人近期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松延动力获得产业资本加持建设年产10万台智能工厂。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规模同比激增120%,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推动,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与量产的资金压力,更通过“政府采购+示范项目”引导市场需求,优必选45%的订单来自政府及国企采购,正是政策引导的直接体现。

三、机器人从核心部件到场景应用,谁在分“订单蛋糕”?
大额订单的落地沿着产业链自上而下传导,核心部件、整机组装、场景适配等环节依次发展受益。
上游核心部件:价值量占比70%,国产化龙头业务发展先受益。核心部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利润高地”,占整机成本的70%,其中灵巧手、关节总成、传感器等环节技术壁垒最高,也最先兑现订单收益。在灵巧手领域,江苏北人已为优必选供应12自由度灵巧手部件,2025年三季度相关营收同比增长180%;关节总成环节,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通过智元机器人验证,订单量较二季度增长65%;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被宇树科技采用,在高校科研订单中渗透率超70%。
中游整机组装:头部企业订单放量,生态伙伴间接受益。整机组装环节直接承接终端订单,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的订单爆发,带动其供应链伙伴业绩增长。在结构件领域,科力尔为智平方AlphaBot供应精密电机,因千台级订单需求,三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在软件算法领域,科大讯飞与优必选合作开发语音交互系统,相关定制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20%;在生产设备领域,埃斯顿为松延动力的智能工厂提供焊接机器人,设备订单金额超2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整机组装环节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毛利率承压,而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更具长期优势。
下游场景适配:细分领域龙头,绑定大客户享增长。不同场景的需求差异较大,深耕特定领域、与大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企业更易获得持续订单。工业场景中,机器人运维服务成为新增长点,机器人谷科技为东风柳汽提供WalkerS1的运维服务,年服务收入超3000万元;科研场景中,华测检测为高校采购的宇树机器人提供性能检测服务,相关业务占比提升至25%;消费场景中,松延动力的万元级产品带动教育机器人渠道商业绩增长,其子公司三季度营收突破8000万元。
中国报告大厅预测,2026年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占全年总量的45%,场景从B端向C端延伸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四、订单验证价值,机器人板块进入“业绩兑现期”
各大证券机构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看法几乎一致,均认为订单密集落地标志着行业从“技术预期”转向“业绩兑现”。
中信建投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已进入“订单-量产-降本”的正向循环,建议沿两条主线布局:一是核心部件国产化龙头,重点关注谐波减速器、灵巧手、视觉传感器等环节,这类企业技术壁垒高,受益于订单放量的确定性最强;二是场景落地先行者,尤其是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工业场景有稳定订单的整机组装企业,以及绑定头部整机厂的供应链伙伴。其测算显示,2026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20%。
国金证券强调,松延动力万元级产品的成功预售,标志着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拐点到来,预计2026年1-3万元价格带产品占比将达65%。观察两类企业:一是具备成本控制能力的消费级整机企业,能快速抢占教育、陪伴等C端市场;二是轻量化材料、低成本传感器等适配消费级产品的部件供应商,这类企业业务发展或将受益于C端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
从优必选的6.3亿元订单到松延动力的千台交付,人形机器人行业用实实在在的合同,宣告了自己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的关键转折。成本下降打开需求空间,技术成熟支撑批量交付,政策资本双向护航,这三大力量共同推动行业进入“订单爆发期”,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回顾科技产业的发展历史,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每一次行业爆发都始于技术突破,终于订单落地。如今,人形机器人正沿着同样的路径前行,2025年的订单潮或许只是开始,随着2030年百万台量产目标的逐步逼近,这个赛道有望诞生新的产业巨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人形机器人订单暴增!千万台量产临近,赛道有望诞生新的产业巨头

财富在线
机器人突发大利好,业绩高增长上市公司梳理
涨停!吉比特净利飙307%,百万销量爆款诞生!机构指路:这样布局更精准
突然!强势拉升!固态电池板块多股涨停
从256亿到299亿!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崛起,赛道或迎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