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迅速出手维护市场流动性,开展了1.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简单来说,这种操作就是央行先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买下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约定3个月后再由这些机构按约定价格买回,相当于给市场“输血”中期资金。
此次操作并非简单“续旧账”,而是实打实的“加量支持”。10月原本有8000亿元3个月期同类操作到期,央行新投放的资金在覆盖到期部分后,还额外净增加了3000亿元流动性。尽管整个10月各类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总量高达1.3万亿元,但市场普遍预计,月底前央行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的同类操作,本月整体仍将保持资金净投放态势。
操作背后:多重压力下的流动性“护航”
央行此时加码投放,源于10月市场面临的多重资金压力。一方面,假期里居民取现、消费增加,现金需求季节性上升,导致银行体系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同时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需要配套贷款支持,都对资金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央行买断式逆回购连续第5个月加量续作,而另一种中期资金投放工具MLF(中期借贷便利)更是连续7个月加量操作。为了让市场早有预期,央行从今年6月起就调整了操作规则,提前发布公告明确操作时间和规模,避免资金面出现意外波动。这些举措形成了“组合拳”,为政府债券顺利发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信号:四季度流动性将持续充裕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明确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充裕,让货币供应增速与经济增长、物价目标相匹配。这一表态为后续政策定下了基调,结合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海外环境复杂的形势,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空间。
中信证券指出,10月流动性缺口预计较大,但参考三季度的支持力度,央行会延续逆回购、MLF等工具的使用力度,资金利率与政策利率的差距将保持稳定。四季度多种工具还会持续发力,维护市场流动性充裕。
东方金诚表示,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核心是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的需求。从操作节奏看,10月两种期限的买断式逆回购将继续加量续作,年底前市场流动性会保持稳定充裕状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央行节后“送资金”:1.1万亿逆回购稳市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