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AI硬件大爆发!国产大模型逆袭,下半年算力需求炸裂

2025年的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从底层技术创新到终端产品落地,全产业链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上半年,国产大模型强势崛起、智能硬件新品密集发布、智驾技术加速普及、具身智能迎来量产曙光;下半年,算力需求持续高涨、云侧基建快速扩张、端侧创新百花齐放。

 

这场AI硬件的产业革命,或正为市场带来一波发展机遇。

 

一、国产大模型突破引领硬件需求爆发

 

2025年上半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局部领跑的转变。DeepSeek-V3.1大模型在多模态理解、复杂任务处理等核心指标上实现重要突破,与国产AI芯片的协同优化进一步加深,不仅提升了大模型推理效率,更带动了国产算力硬件的规模化应用。

 

这种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模式,有效降低了AI技术落地的门槛,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直接拉动了AI芯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搭载国产大模型适配芯片的服务器出货量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80%,其中支持DeepSeek系列模型的专用计算硬件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催生了大量行业定制化硬件需求,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纷纷采购专用AI计算设备,推动AI硬件市场从通用型向细分场景专用型转变。

 

国产大模型生态的完善有望持续带动相关硬件产业链的业绩增长,但需关注技术迭代速度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二、智能驾驶硬件进入普惠化爆发期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全力推动“智驾平权”战略,将原本只在高端车型搭载的智能驾驶硬件下放至中端产品线,引发了智能驾驶硬件的普及浪潮。其最新推出的城市领航辅助系统采用了激光雷达+Orin-X芯片的高规格硬件方案,却将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售价下探至15万元区间,直接推动了智能驾驶硬件的规模化应用。

 

智能驾驶硬件的普及不仅体现在乘用车领域,商用车、特种车辆的智能化改造也在加速推进。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硬件需求爆发,同时带动了域控制器、高算力芯片等核心部件的市场增长。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开启,硬件供应商开始从单一设备提供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软硬件一体化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AI硬件大爆发!国产大模型逆袭,下半年算力需求炸裂 1

三、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开启硬件新赛道

 

 

2025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产业动态之一,便是特斯拉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量产准备阶段。按照计划,特斯拉2025年将生产数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2026年产能计划提升至5万台以上,这一消息直接点燃了具身智能硬件产业链的热情。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更将带动伺服电机、传感器、减速器等核心硬件的需求爆发。

 

从技术构成来看,具身智能机器人对硬件的要求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以特斯拉计划量产的机型为例,其搭载的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12自由度灵巧手、多模态环境感知系统等硬件均代表了当前行业最高水平。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上海傅利叶智能发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实现55个自由度控制,其自研的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量产进程的推进,相关硬件成本有望快速下降,进一步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工业制造、医疗护理等场景的落地。

 

四、AI眼镜成为端侧创新新风口

 

2025年上半年,AI眼镜新品密集发布,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亮眼的增长点。各大科技企业纷纷推出搭载轻量化大模型的智能眼镜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备增强现实(AR)功能,还能通过语音交互实现实时翻译、信息检索、场景分析等智能化服务。

 

与传统智能眼镜相比,新一代AI眼镜在算力消耗、响应速度、交互自然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得益于专用神经形态芯片(NPU)和轻量化模型压缩技术的应用。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AI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80%,其中支持本地化AI推理的高端机型占比超过40%。AI眼镜的爆发不仅拉动了微显示屏、光学模组、低功耗芯片等硬件需求,还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在工业领域,AI眼镜帮助工人实现实时操作指导和设备巡检;在消费领域,AI眼镜成为智能终端的重要入口,推动“万物互联”时代加速到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下降,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为相关硬件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云侧AI算力硬件持续高速增长

 

展望2025年下半年,AI算力需求的持续景气将推动云侧AI算力硬件基础设施保持高速成长。随着大模型训练复杂度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数据中心对高算力服务器、智能交换机、存储设备等硬件的需求持续旺盛。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搭载8颗以上AI芯片的高端机型占比将超过35%。

 

国内云计算龙头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纷纷加大AI算力基建投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企业的AI服务器采购量同比均增长超过60%。与此同时,算力网络建设加速推进,边缘数据中心与核心数据中心的协同布局,推动了分布式AI算力硬件的发展。

 

在芯片层面,国产AI芯片的性能持续提升,部分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的算力密度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市场份额稳步扩大。云侧AI算力硬件的高速增长不仅受益于国内“东数西算”等政策的支持,更源于各行各业对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2025年下半年,端侧AI创新将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除了AI眼镜之外,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硬件创新也将持续突破。专用神经形态芯片(NPU)的普及使更多终端设备具备本地化AI推理能力,预计2025年端侧AI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

 

在技术驱动下,端侧AI硬件正朝着低功耗、高性能、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为用户带来更自然、更智能的交互体验。

 

在智能驾驶领域,4D毫米波雷达、固态激光雷达等新一代感知硬件将逐步量产,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在具身智能领域,柔性传感器、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将推动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在消费电子领域,AI手机、AIPC的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迎来爆发。

端侧AI硬件的创新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更推动了人工智能从“云端集中式”向“云边端分布式”转变,构建起更高效、更安全的AI应用体系。

 

 

2025年无疑是AI硬件产业爆发的元年,从上半年的技术突破到下半年的持续增长,整个产业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国产大模型的崛起、智能驾驶的普及、具身智能的量产、AI眼镜的爆发以及算力基建的扩张,或共同构成了AI硬件板块的热点主线。

AI硬件大爆发!国产大模型逆袭,下半年算力需求炸裂 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AI硬件大爆发!国产大模型逆袭,下半年算力需求炸裂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