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A股市场呈现出了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态势。今天盘中上证指数在高位震荡徘徊,显示出市场在当前点位面临一定的多空博弈;而创业板指则延续强势,彰显出其背后新兴产业的活力与韧性。
从盘面具体表现来看,活跃资金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切换,电池产业链成为了新的资金流入方向,固态电池概念股更是集体大涨,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期持续大涨的科技股方向陷入了调整,部分半导体、芯片股等纷纷展开调整。
不过,这种市场热点的轮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较为良性的,它反映了市场资金在不断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和投资机会,也说明市场的活跃度和韧性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当前,充裕的流动性无疑是支撑这波行情的重要基石。市场上资金较为充裕,使得投资者的持股体验相对良好,进一步吸引了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尾盘资金的流向就显得尤为关键,有三个低估值方向或吸引尾盘资金。
一、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行业催化
进入9月,全球金融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之上。目前,9月美联储降息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将趋于宽松。这对于A股市场而言,将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从外资流动的角度来看,当美联储降息,美元资产的收益率会相应下降,全球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可能会加大对新兴市场的配置力度。A股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无疑将成为外资流入的重要目的地。历史数据显示,在过去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北向资金往往会呈现净流入的态势,为A股市场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
例如,在2019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超过35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A股市场的上行。
从行业受益的角度出发,不同行业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受益逻辑存在差异。外资长期以来偏好高股息、盈利稳定的行业龙头。像食品饮料行业中的白酒、调味品企业,外资持仓占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在美联储降息后,随着外资的回流以及国内消费复苏预期的增强,这类企业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和业绩增长的双重利好。
家电行业同样如此,部分企业外资持股比例较高,且人民币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可能出现升值,这将降低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海外收入折算为人民币后也会增加,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
对于科技成长板块而言,美联储降息也具有积极意义。全球流动性的宽松将缓解美债利率上行对科技股估值的压制。科技股通常具有高成长、高弹性的特点,对利率较为敏感。当利率下降时,科技股的估值优势将更加凸显。
例如,半导体行业中的设备、材料以及芯片设计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周期有望随流动性宽松企稳的背景下,叠加国内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以及AI算力需求的拉动,不少半导体材料企业,业绩兑现度较高,有望迎来快速发展。TMT行业中的算力、数据要素以及AI应用等领域,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成长股估值弹性更大,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与技术创新的推动,或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反内卷”对顺周期板块的中长期影响
“反内卷”政策自提出以来,正在逐步从供给端对顺周期板块带来深刻的中长期催化。早在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之后相关政策持续迭代升级。到了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标志着国家反内卷政策进一步深化。
以钢铁行业为例,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疲软、价格及利润水平下跌的困境。但通过多方位产业链数据对比2015年与2025年的钢铁行业供需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一方面,粗钢供需均走弱,供应过剩程度较2015年有所减轻;钢材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口占比降低;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行业过剩产能规模有限;普钢毛利率已降至2015年水平,钢铁行业利润向上游铁矿石行业聚拢。
本次“反内卷”政策旨在防止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强调破除地方保护,利用市场机制及行业自律机制优化升级产能,并实现行业高端化及绿色化转型。从库存角度来看,钢铁库存已出现持续性去化且呈现被动式调整特征;从盈利能力角度,2021-2024年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行业ROE和ROA已再度降至历史低位。
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推进,钢铁行业产能集中度有望攀升,绿色高质量产品结构转型将进一步优化行业供需结构,从而帮助行业盈利能力实现修复,整体有望走出低迷状态。
再看化工行业,2015-2024年期间,中国八大核心化工产能高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愈发内卷,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但从2025年开始,出现了困境反转迹象。一方面,化工业资本开支已出现转折点,2024年,石化化工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大幅下滑超18%,2025年一季度再度下滑18%,这意味着未来新产能投放将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国内外化工业存量供给端均有收缩迹象。
7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被市场理解为化工业的“反内卷”信号,投产运行超20年的产能或将淘汰。据天风期货数据,烧碱、短纤、纯苯20年以上产能占比分别为38.9%、29.7%、17%,一旦这些产能退出,将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并且,化工业国企占比高、行业集中度高、劳动密集度低,有望成为“反内卷”重点实施行业。在海外,欧洲市场2023-2024年已退出1100万吨产能,2025年道达尔、英力士等全球化工巨头仍在关停生产基地。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改善,行业盈利水平也将触底回升。
在“反内卷”政策推进过程中,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止跌回升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PPI反映了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当“反内卷”政策促使企业减少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后,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工业产品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例如,在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期间,随着相关行业去产能的推进,PPI在2016年9月由负转正,之后持续上升。PPI的回升不仅有利于企业盈利改善,还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复苏起到积极作用,也为顺周期板块的持续上涨提供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三、牛市第二阶段的低估值、景气改善板块机会
当市场进入牛市第二阶段,板块轮动速度加快,此时留意涨幅和估值处于低位、景气度在低位改善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历史上的牛市行情,在牛市第二阶段,往往会出现普涨之后的板块分化和轮动加速。例如,在2007年牛市和2015年牛市的第二阶段,前期涨幅较小的板块会迎来补涨机会。一些在行业周期中处于底部,但出现景气度改善迹象的板块,或会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
在寻找这类低估值、景气改善板块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关注行业的供需关系变化。当行业供给端出现收缩,而需求端开始回暖时,往往是行业景气度改善的重要信号。
比如,周期性行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产能过剩后,通过行业整合、企业主动减产等方式,使得供给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下游需求逐渐增加,此时行业的供需关系将得到显著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增强。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也是判断行业景气度改善的重要依据。
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行业准入门槛调整等,都可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政府可能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景气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牛市第二阶段来了!尾盘资金大挪移,这类低估值或迎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