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合作,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正式进驻工厂产线,这一标杆性订单不仅验证了具身机器人在柔性制造场景的商业价值,更是工业机器人从传统固定工位向移动操作一体化的技术跃迁。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
具身智能规模化落地,智元机器人打造工业自动化新范式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引进和应用,工业具身智能有望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新阶段。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的此次合作,是国内工业具身智能领域首个公开的规模化商业案例。
根据协议,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在富临精工的动力总成和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部署,作业范围从最初的2个产线点位扩展至15个上料点,每日承担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成为连接两车间生产流程的核心运力。此次合作的核心创新在于“具身机器人+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协同系统架构:
远征A2W: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的精准取放,依托六自由度机械臂和3D视觉系统实现±1mm的定位精度,可自主调整抓取姿态并实时避障。
AMR:承担单托800kg的跨车间重载运输,与A2W形成闭环工作流,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自动化。
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表示,该机器人在试点阶段已展现卓越稳定性——单班次1000箱的周转能力可替代3名熟练工人,连续200小时运行零故障,IP54防护等级有效抵御金属加工环境的粉尘干扰。
三大技术突破支撑商业化应用,柔性制造需求驱动行业增长
远征A2W的规模化部署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1.多模态感知系统:实时识别人、设备、物料等动态障碍,保障人机混场作业安全。
2.双臂协同与高精度操作:适配不同尺寸、重量的周转箱,应对码放不规范等复杂工况。
3.自主纠错算法:突发异常时可自主恢复作业流程,降低人工干预需求。
这一技术架构直击传统自动化设备的痛点——在多车间、多品类场景下,固定式机械臂难以满足柔性适配需求。而具身机器人的移动操作一体化特性,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市场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操作机器人(MOR)市场正加速扩张。咨询机构ABIResearch预测,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在国内,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工业机器人密度从2020年的246台/万人提升至2024年的超500台/万人,智能制造升级需求持续释放。
部分机构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的展会规模和产品质量相对往年显著提升,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到商业化由0到1的关键拐点阶段,行业短期需要重点关注由事件催化的行业景气度波动,而长期则需重点关注产业链上具备确定性的优质公司。
华龙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催化因素较多,指数有所修复,行业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黄金周期,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
综上,从实验室走向产线,智元机器人的百台级订单为工业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按下了加速键。在制造业降本增效与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双重驱动下,随着机器人在各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投资者可保持对该板块的持续关注,把握其中的投资机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百台机器人进厂“上岗”,120亿市场或将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