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600点稳扎稳打,赚钱效应点燃市场热情,新增资金不断入市推动成交放量,成为行情向好的核心动力。
财联社一线调研显示,2 月、4 月、7 月是年内资金入场高峰,国家队、公募私募、险资、散户、杠杆资金、外资六类资金持续加码,共同为 A 股注入活力。
尽管市场存在局部 “畏高” 情绪,但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与赚钱效应的延续,正推动减仓资金重回市场。
一、国家队:超 2100 亿增持,全面覆盖宽基领域
中央汇金及旗下资管公司成为稳市主力,今年 4 月以来大举买入沪深 300ETF、上证 50ETF、中证 500ETF、中证 1000ETF 等至少 8 只宽基 ETF,合计增持金额达 2100 亿元。
其操作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覆盖范围广,从蓝筹到中小盘全面布局;二是资金规模大,二季度单季增持超 2100 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国家队持仓未减一股,以长线资金姿态稳守 A 股。
二、公募与私募:规模攀升,权益基金占比显著提升
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张,截至 7 月 31 日净值达 34.0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5.34%。前 7 月全市场新发基金 903 只,发行份额 6007.15 亿份,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明显提升:股票型基金新发 2128.86 亿份(占比 35.44%,较去年提升 13.59 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新发 590 亿份(占比 9.82%,较去年提升 4.12 个百分点)。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主要加仓通信、军工、钢铁等板块,减仓传媒、银行、家电。监管推动下,基金公司踊跃自购权益类基金,截至 8 月 5 日合计自购超 24 亿元,彰显与持有人共担风险的态度。
私募基金同样火热,年内已有上海宽德、黑翼资产等 2 家机构备案基金超百只,明汯投资、世纪前沿等备案超 70 只,反映机构对市场的积极布局。
三、险资:举牌创五年新高,加仓高股息
险资年内举牌 21 次,创近五年新高,偏好高股息资产。一季度股票投资净买入近 4000 亿元,二季度继续加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推进三批,合计规模 2220 亿元,6 只相关基金进入运作。政策层面,险企实施 “当年 + 三年 + 五年” 周期考核,推动长钱敢投 A 股,新华保险等头部机构明确表示将继续增配优质底仓资产。
四、散户资金:净流入超 3.2 万亿,中坚力量
以小单(挂单额<4 万)衡量,今年 1-7 月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入,累计超 3.2 万亿元。其中 3 月净流入 6250.4 亿元(最高),2 月 6191.53 亿元,7 月 4893.32 亿元,与市场热度高度吻合。
散户入市呈现新特征:90 后等年轻群体占比提升,互联网渠道成开户主力,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入金更积极。新开户数据显示,1-7 月合计开户 1456 万户(同比增 37%),3 月开户 307 万户(最多),7 月 196 万户(同比增 71%),新鲜血液持续注入。
五、杠杆资金:融资余额突破 1.98 万亿
截至 8 月 5 日,A 股融资余额达2万亿元,为 4 月 3 日以来第 11 个交易日突破 1.9 万亿。全年融资余额超 1.9 万亿的交易日共 32 个,3 月占 17 个(惯性延续行情),7 月占 9 个(主动加仓,反映对前景重估)。
7 月已有 2 个交易日融资单日买入额突破 2000 亿,而全年仅 9 个交易日达此规模(2 月占 6 个),杠杆资金对市场的热情显著回升。
六、外资:扭转减持态势,净增持超百亿美元
外汇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 101 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趋势,其中五六月份净增持达 188 亿美元。北向资金持仓市值截至 6 月末达 2.29 万亿元(较一季度增超 2%),持股数量 1235 亿股(增超 3%),上半年累计增仓超 800 亿元。
下半年外资态度持续改善,EPFR 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30 日,主动外资时隔 41 周首现流入港股与 ADR,A 股被动外资流入 2.3 亿美元,全球资本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意愿显著增强。
整体来看,六类资金从不同维度为 A 股注入动能,尽管短期存在局部分歧,但在赚钱效应与政策支撑下,增量资金的持续入场仍是推动市场前行的核心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赚钱效应激发入市热情,A股入金调查:六类资金担当主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