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在政策扶持、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的共同推动下,热度持续攀升!具体来看:
一、行业基本面: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共振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风口。中国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27.6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750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全球范围内,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10万台Optimus,Meta、OpenAI等科技巨头也加速布局,马斯克更预言未来机器人数量或达人类3-5倍。
二、技术突破:端到端大模型与硬件降本成关键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指出,未来2-5年行业重心将聚焦端到端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低成本硬件量产。其自主研发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被认为潜力巨大,通过语言模型基础简化架构,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
硬件层面,宇树G1人形机器人以9.9万元低价打破国际垄断,而千寻智能Moz1机器人采用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力控关节,性能超越特斯拉Optimus 15%,计划2025年落地服务与工业场景。
华为通过入股千寻智能、成立极目机器等动作,整合AI芯片与大模型技术,构建“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角色,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
三、资本动向:巨头入场与融资热潮
行业融资热度持续攀升,宇树科技2024年完成超10亿元融资,2025年Q1工业订单同比增长220%,海外市场占比达50%。
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增资至94.8亿元后,战略入股千寻智能(持股1.43%),后者Pre-A轮融资5.28亿元,获阿美风投、招商局创投等加持。
此外,小米、小鹏等跨界企业通过自研与合作入局,英伟达推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Jetson Thor计算机,推动产业链算力升级。
四、市场预期与券商观点
多家券商看好行业爆发潜力: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20亿美元;
东吴证券认为2025-2026年量产节奏明确,持续看好产业链投资机会;
长城证券预测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务市场规模为 1103 亿美元,2025-2035 年复合增长率达 68.6%,工商业场景将率先普及。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巨头集体押注!万亿赛道争夺白热化!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