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晚,上海交通大学顾磊磊团队在《自然-机器智能》发布创新成果,其研发的可穿戴系统以AI算法为核心,能够为视障人士提供导航辅助功能,帮助使用者提升日常生活体验感。
一、AI算法赋能医疗辅助设备
区别于传统设备依赖物理传感器的简单反馈,顾磊磊团队研发的可穿戴系统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的算法闭环,使AI算法驱动医疗辅助设备进入智能协作的新阶段。
(一)消费级市场潜力释放
在AI算法的帮助下,高端辅助设备有望从“医疗专用”转向“消费电子兼容”。未来或通过“智能终端+功能模块”模式,与智能手机、运动手表等设备联动,降低使用门槛。
(二)个性化服务
AI算法的持续优化可实现“千人千面”的导航策略,根据用户习惯与环境偏好生成专属方案。这种“量身定制”模式正驱动医疗AI从标准化产品向定制化服务转型,催生“硬件+数据+算法”的全链条协同。
(三)跨领域技术复用加速
AI算法系统搭载的环境感知与触觉反馈技术,可迁移至康复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形成“医疗+科技”的技术共振。例如,红外探测模块的障碍物识别逻辑,与智能汽车的近距感知系统原理相通,推动跨行业研发资源整合。
二、未来方向:从“辅助工具”到“健康入口”的进化路径
(一)设备微型化:团队正探索摄像头与隐形眼镜的集成方案,计划取代目前系统中的镜框眼镜,代替手杖,真正实现“无感化穿戴”,让辅助设备融入日常着装;
(二)场景多元化:从室内导航延伸至户外复杂环境,与城市无障碍设施网络联动,覆盖交通信号灯识别、人行道规划等高频场景;
三、产业观察与挑战
当前,AI医疗辅助领域前景可期,国内消费电子、光学硬件及AI算法企业等相关领域正在进行加速攻略。
不过,如今此类创新产品落地仍需跨越两大关卡:一是医疗设备监管认证的严格流程;二是海量用户反馈数据的积累以优化算法。
此外,与如何平衡技术便利性与用户隐私保护相关,也成为行业标准化进程中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科技温度催生商业新范式
顾磊磊团队的探索不仅是技术突破,辅助设备的价值内核——让AI算法帮助使用者成为,而非突兀的外部工具。随着AI算法的持续进步,医疗辅助设备正从“功能单一”的小众产品,进化为连接健康管理、智慧城市的关键入口。
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能否以“人性化设计”消解技术壁垒,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而非单纯的技术堆砌。沿着一趋势,医疗科技产业获将开辟出一条更具温度的增长新赛道。
五、部分相关个股
金域医学(603882):公司申报的全域智能小助手“小域医”,是基于域见医言大模型算法,结合金域医学30年的医检专业数据和知识积累基础而开发出的第三方医检行业首个智能体应用。
创业慧康(300451):公司BsoftGPT接入DeepSeek,在AI领域的布局主要是“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
国新健康(000503):公司在医保控费、医疗质量服务和药械监管等方面结合AI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久远银海(002777):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为行业用户提供大数据和基于AI的应用服务。
一品红(300723):公司持股阿尔法分子7.62%的股权,标的是一家专注于AI辅助新药研发领域的生物医药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AI赋能!这一方向将开辟新赛道!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