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7日,一个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
超导是指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以及具备完全抗磁性的材料。一个多世纪前,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第一次在约-268°C的汞中发现了超导。
也就是说,只要冷却到极低温度,很多材料可以变成超导,能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流。一些超导可以在温度更高的条件下工作,但必须施加极高的压力,因此这个方法并不实用。
而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
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在3月7日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表示:“这预示着,对实际应用有用的新型材料已经出现。”
这种超导体是由氢、氮和钚组成的材料。Dias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些元素混合在被称为金刚石压砧(diamond anvil cell)的装置中。然后,他们改变了压力,并测量了化合物中的电流阻力。
令人惊讶的是,在约21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这种材料似乎失去了任何对电流的阻力。
不过,实现超导仍然需要10千巴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层压力的1万倍。但这远远低于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如果这项研究结果得到证实,这将使这种材料更有希望应用于现实世界。
这项技术是否靠谱?
很快就有博主提出,作者Ranga Dias此前的超导文章就曾被撤稿,学术声誉一般。
另外,也有A股董秘解读今天的美国室温超导技术传闻:“没啥太大产业化价值关系。仍然是1万倍大气压。只不过从200多万倍大气压降到了1万倍而已。实现零下200度比实现1万倍大气压容易和便宜多了。”
在常压下通过超低温实现超导态和在常温下通过超高压强实现超导态,一直是超导学界的两种技术路线,前一种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因此现有的超导导线都采用这种路线。
后一种(需要超高压强)更多在于理论意义探索,揭示超导导电的物理本质。最近这个突破(如果验证是真实的)只是把超高压强从200多万个大气压降到了1万个大气压而已,但仍然不可能做成实用化导线。因为在地表大范围,长距离的实现零下200度比实现1万倍大气压容易和便宜多了。
比物理学界更激动的是A股股民,按照以往的案例,如此之新的概念出来,或带动一波A股的概念炒作。
8日晚上,某上市公司股吧对“室温超导”展开了热烈讨论。大概内容分为两个方向,一些人认为超导概念要火了,类似此前的AI概念;另外也有人认为概念太新需谨慎。
另有股民连夜在网上贴心的总结出了“超导概念股”。
此外,民生证券的分析师第一时间开了专家会议。
结论是什么呢?“常温常压目前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个技术路径和可控核聚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请大家注意风险。”
来源:证券时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股吧爆了,股民连夜学习“室温超导”!分析师紧急开会提示风险,开盘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