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以来,A股半导体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并购重组热潮。芯原股份聚焦技术补强、国科微发力垂直整合、苏大维格拓展产业边界,这些密集的资本运作覆盖了从EDA软件、半导体设备到晶圆代工的全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10月底,政策驱动下的半导体资产并购案例已达40余起,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的数据显示,同期新质生产力行业并购重组中,半导体领域占比稳居前列。
这场由政策、资本、产业共同催生的并购重组浪潮,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一、半导体行业从顶层设计到资金直投打开并购重组空间
政策的持续加码是本轮半导体并购热潮的核心驱动力,从监管规则松绑到地方资金扶持,形成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并购重组扫清了多重障碍。
顶层政策持续释放鼓励信号,显著降低并购门槛。从“国九条”奠定基调,到“科创板八条”优化审核标准,再到“并购六条”明确支持方向,监管层逐步提高并购重组的估值包容性,尤其允许科创板公司收购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
这一突破解决了此前半导体并购中的关键瓶颈——半导体初创企业普遍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传统估值标准下难以成为并购标的。
据中金公司测算,政策松绑后,半导体行业并购审核周期平均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审核通过率提升至82%。
地方层面的落地举措更具实操性,资金支持直达核心环节。深圳、上海等半导体产业重镇已推出具体行动方案,其中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基金(赛米产业基金)于2025年10月正式揭牌,首期规模50亿元,存续期长达10年,重点支持半导体装备、芯片设计、先进封装等领域的并购整合。该基金由深圳市引导基金认缴25亿元,占比69.44%,明确提出“协助龙头企业并购关键装备以保持领先,协助高潜质企业横向、纵向整合成为大平台”。
这种政府引导基金的介入,既为并购提供了长期资金,又通过专业管理团队提高了并购的精准度。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政策与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
政策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放大并购价值。202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落实并购重组“绿色通道”,这与半导体领域的专项政策形成叠加。对于半导体企业而言,不仅能享受行业专属的并购支持,还能纳入民间投资的整体扶持框架,获得包括融资、项目审批在内的多重便利,并购的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二、并购重组过程中,产业基金与市场资金形成合力
资本的大规模涌入为并购热潮提供了充足“燃料”,产业基金的专业布局与二级市场的资金响应形成共振,推动并购重组交易持续活跃。
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并购市场的“主力军”,兼具资金实力与产业视角。除深圳赛米产业基金外,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规模达200亿元,其中30%明确用于支持企业并购。这类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耐心资本”属性——半导体并购后整合周期长,通常需要3-5年才能显现协同效应,而产业基金10年左右的存续期能够匹配这一需求。
以赛米产业基金为例,其投资阶段聚焦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正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具并购价值的标的群体。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半导体领域并购基金规模已达890亿元,同比增长45%。
二级市场对并购事件的积极反应,进一步激活了资本参与热情。部分并购案例披露后,相关标的股价短期内出现显著波动,wind数据显示双成药业因收购模拟芯片公司,股价连收14个涨停板;友阿股份跨界布局半导体功率器件,走出8连板行情。
这种市场反应虽然存在短期情绪推动成分,但客观上提高了企业通过并购提升估值的动力,也吸引了更多私募、险资等机构资金关注半导体并购赛道。截至2025年10月底,主动管理型基金中持仓半导体并购概念股的比例较年初提升了3.2个百分点。
融资环境的改善为并购提供了资金保障。政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半导体企业并购贷款的可得性显著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半导体行业并购贷款余额达620亿元,同比增长28%,平均贷款利率较普通企业贷款低0.8个百分点。同时,“创新积分制”的推广让科技型半导体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提升,苏州试点显示,积分前30%的半导体企业贷款额度平均增加45%,这些资金部分流向了并购领域。
三、产业倒逼并购重组,整合或成“小散弱”扭转业务的必然选择
半导体产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决定了并购重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供需变化与国际经验共同构成了并购热潮的产业基础。
行业“小散弱”格局亟待通过并购改变。我国半导体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以模拟芯片领域为例,国内企业超过400家,但整体市场占比仅约10%,而国际巨头德州仪器一家的市场份额就达19%。
这种分散格局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研发投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024年国内前10大模拟芯片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为8.2%,而德州仪器这一比例达15.3%。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整合,能够快速提升市场集中度,增强研发投入能力,这已成为行业共识。
下游需求结构变化推动企业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市场需求从通用芯片向专用芯片、从单一器件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企业需要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芯原股份近期的系列并购正是遵循这一逻辑,通过收购EDA工具企业与晶圆代工服务公司,从芯片设计服务向“设计+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延伸。
这种垂直整合模式能够提高对下游客户的响应速度,2025年前三季度,芯原股份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收入同比增长67%,并购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国际巨头的发展经验提供了明确参照。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整合史,尤其在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并购更是成为巨头崛起的关键路径。EDA行业中,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三大巨头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新思科技通过30余次并购,逐步构建起覆盖前端设计、后端验证的全流程工具生态。
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已完成基础搭建,正进入提质升级阶段,学习国际巨头的并购经验,通过整合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构建产业生态,或成为必然选择。
行业周期波动进一步加速并购进程。过去两年,半导体下游市场经历去库存周期,众多中小企业订单锐减、估值缩水,为行业整合提供了有利时机。2024年国内半导体中小企业平均估值较2022年下降35%,而龙头企业现金流相对充裕,具备了低成本并购的条件。
这种“强者恒强”的整合趋势,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总而言之,半导体并购热潮是政策引导、资本推动与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不仅将加速行业“洗牌”,更有望催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半导体并购重组热潮持续活跃,行业周期波动或加速这一进程

财富在线
4万亿大利好炸了,今天A股行情或全面爆火
主力资金!尾盘疯抢10股,10大行业扎堆
【热点异动】涨爆了,超级利好突袭,太空算力或是下一个超级风口
别错过!太空算力产业链掘金图谱!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