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当地面数据中心因能耗飙升陷入“用电荒”,当卫星采集的海量数据因带宽限制难以充分利用,太空正成为全球算力竞争的新前沿。近期,海内外科技巨头与航天企业密集布局太空算力,从中国“零碳太空计算中心”的落地运营到谷歌、英伟达的技术攻坚,这场“把算力送上天”的浪潮,正推动人类计算基础设施进入空天时代。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1

 

一、从概念到现实:太空算力的全球竞速

 

太空算力并非科幻构想,而是通过在轨道卫星上部署计算芯片与通信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在轨处理-结果回传”的一体化服务,彻底改变传统“天感地算”的低效模式。近一周来,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密集涌现,勾勒出清晰的产业爆发轨迹。

 

在中国,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评十大精品首发成果,其组网星座已形成5POPS的全球最强太空计算能力,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可达100Gbps。更关键的是,这一基础设施已进入常态化运营,为之江实验室、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提供在轨计算服务,还与佳都科技子公司完成首次付费在轨AI任务——3分钟内完成广州琶洲区域交通路网分析,节省90%以上地面传输带宽。这标志着中国太空算力已率先从技术验证迈入商业变现阶段。

 

海外阵营同样动作频频。11月2日,英伟达H100GPU首次进入太空,搭载于初创公司StarCloud的试验卫星;4日,马斯克宣布扩大星链V3卫星规模,计划4-5年内通过星舰部署每年100GW的数据中心;5日,谷歌启动“捕日者计划”,拟2027年初发射搭载TPU芯片的原型卫星,直言“太空或许是AI计算规模化的最佳场所”。欧盟将太空数据中心纳入“地平线”战略,中东MadariSpace计划2028年前部署8000个太空节点,全球范围内的“太空算力军备竞赛”已全面打响。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2

二、技术突围:太空何以成为算力新沃土?

 

太空算力的崛起,本质是对地面计算瓶颈的系统性突破,其核心优势集中在效率与能耗两大维度。

 

在实时性与数据利用率上,传统模式存在致命短板。科学实验卫星日均产生约500G数据,受限于带宽仅20G能传回地面,而太空算力可在轨完成数据预处理与AI推理,将无效数据压缩90%以上。以森林火灾监测为例,传统流程需数小时响应,太空算力介入后可实现秒级识别与预警,这种效率提升在灾害应急、军事侦察等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能耗与成本控制上,太空环境提供了天然优势。高轨卫星可7×24小时接收高强度太阳能,发电效率达95%,是地面的5倍;深空-270℃的低温环境无需复杂液冷系统,仅靠导热材料即可完成散热,大幅降低硬件成本。方正证券测算,太空数据中心在运营成本、部署速度与可扩展性上均显著优于地面设施,有望成为解决AI数据中心能源瓶颈的核心方案。此外,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地面光纤快35%,为低延迟算力服务提供了物理基础。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3

 

三、机构观点:产业拐点临近,三大投资主线或值得布局

 

方正证券认为,太空数据中心凭借低运营成本、高发电效率、快速部署等优势,已成为解决AI数据中心能源困境的关键路径。当前全球大型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持续飙升,美国2030年规划容量将占全国总电力40%,这种供需矛盾将加速太空算力商业化进程。未来,备星上能源供给、热控系统技术的企业,以及可重复使用火箭相关产业链,这些环节将率先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浪潮。

 

华西证券表示,太空算力“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的特性,为商业航天找到了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行业正处于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的关键过渡阶段,随着2025年中国50颗算力卫星组网完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雏形将现。卫星制造、星间通信、算力运营三大环节,尤其是已实现技术落地并启动商业化服务的企业,其业绩弹性将逐步释放。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太空算力:AI时代的“天空绿洲”,全球算力竞赛新战场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