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科技巨头近期加速布局太空算力赛道,英伟达H100芯片成功部署太空,谷歌启动“捕日者计划”,中国“三体计算星座”加速组网——全球科技巨头竞相抢占近地轨道,太空算力赛道迎来爆发前夜。
11月初,英伟达H100GPU搭载美国Starcloud公司卫星进入太空,运算能力达以往太空在轨计算机的100倍;同期谷歌宣布“捕日者计划”,拟于2027年发射搭载自研TPU的算力卫星。而早在5月,中国已成功发射全球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2颗计算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实现从“天感地算”到“天数天算”的跨越。
战略价值:破解地面算力瓶颈的关键方案
太空算力被视为解决地面算力能源与散热困境的战略路径。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地面数据中心面临电力供应与散热能力双重压力。
能源优势:太空太阳能效率达地面5倍,可7×24小时接收高强度光照;
散热环境:太空真空环境温度约270℃,无需依赖水冷系统,仅通过辐射即可高效散热;
部署效率:模块化组装避免地面基建审批瓶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光纤快35%。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2025年的技术突破正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太空延伸。数据显示,太空数据中心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已成为解决传统算力中心能源瓶颈的关键路径。(资料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25年11月10日)
全球竞速:科技巨头布局太空数据中心
海外科技企业近期密集布局太空算力,SpaceX:马斯克宣布利用“星舰”部署V3卫星,目标在4-5年内实现每年100GW数据中心部署;
谷歌:启动“捕日者计划”,研发搭载Trillium代TPU的算力卫星,将AI算力直接部署到太空。谷歌高管称:“未来太空或许将是实现人工智能计算规模化的最佳场所。”;
太空计算公司Starcloud:计划在今年11月发射一颗载有英伟达H100GPU的卫星进入太空,这将是先进数据中心GPU首次进入外太空。计划未来建造一座5吉瓦的轨道数据中心,配备超大型太阳能和冷却电池板,宽度和长度约4公里。
与此同时,中国政企合力推进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建设。
中国进展: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雏形初现
中国在太空算力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2025年5月,由之江实验室主导的“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首批12颗计算卫星,总算力达5P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达100Gbps。
组网计划:2025年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布局,2030年目标建成千星规模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技术突破:搭载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与推理;
商业应用:国星宇航“零碳太空计算中心”已为之江实验室、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提供在轨计算服务。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抵达发射塔架
券商机构观点观点
华西证券认为,太空算力“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的特点为商业航天找到了一个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当前正处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过渡阶段。未来随组网计划推进,将形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
国盛证券分析指出,太空算力正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工程化落地,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地面算力在能源、散热和土地等方面的物理限制。随着低轨发射成本持续下降,SpaceX星舰有望将成本降至150美元/公斤以下,太空数据中心的经济性将显著提升。具备星载算力部署、星间激光通信、抗辐射芯片等关键技术的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方正证券指出,太空建设数据中心拥有低运营成本、高发电功率、高部署速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解决AIDC能源瓶颈的主要方法之一,成本、部署速度、可扩展性为太空数据中心主要优势。
综上,太空算力正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从英伟达H100芯片太空部署,到中国“三体计算星座”组网推进,天地协同的智能计算架构逐步清晰。随着太空算力的成本优势显现和应用场景拓展,为全球数字经济提供全新增长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算力上天!引爆千亿赛道,全球巨头竞逐正加速开启……

财富在线
4万亿大利好炸了,今天A股行情或全面爆火
主力资金!尾盘疯抢10股,10大行业扎堆
【热点异动】涨爆了,超级利好突袭,太空算力或是下一个超级风口
别错过!太空算力产业链掘金图谱!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