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资本市场迎来重磅消息: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中国国新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规模高达510亿元,其中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只投资期最长可达7年、总周期15年的“长钱”,明确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列为投向。
这绝非偶然。就在几天前,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而上述四大领域正是规划中的核心方向。从政策端的顶层设计到资本端的真金白银,一条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或已然浮现。
一、锚定“十五五”规划:资金跟着国家战略走
央企战新基金的投资方向,本质上是对“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的精准响应。规划中明确的“创新育新”任务,为这只基金划定了清晰的投资地图,确保资金投向国家最需要突破的关键领域。
“十五五”规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至“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核心地位。国家发改委主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规划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这些领域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意味着四大领域已从“可选赛道”变为“必争之地”。
从数据来看,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持续加码。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营业收入占比接近30%,而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2025年这一收入占比要提升至35%。央企战新基金的入场,正是为了冲刺这一目标,通过资本力量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中国报告大厅预测,在基金与政策加持下,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
对资本市场而言,“十五五”规划的背书意味着四大领域将获得持续的政策倾斜与资源支持,而央企基金的长期持股属性(最长15年周期),将有效熨平行业短期波动,或为相关板块提供估值支撑。
二、政策密集护航: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支持的全链条保障
如果说“十五五”规划是“指挥棒”,那么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就是“加速器”。从财政补贴到研发扶持,从市场培育到国际合作,政策红利正持续向四大领域集中,这也是央企基金敢于重仓支持的核心底气。
在研发端,国家通过专项拨款与税收优惠降低创新成本。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2025年工信部新增“AI+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40亿元,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量子科技领域更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超60亿元的定向资助,推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实用化突破。这些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门槛——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政策支持下,我国量子芯片研发成本较2020年下降40%,研发周期缩短至原来的60%。
在产业端,“强链补链”政策为四大领域打通发展堵点。高端装备领域,2024年工信部启动“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专项行动”,对实现进口替代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推动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45%;航空航天领域,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被纳入“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规划,海南文昌、甘肃酒泉等发射场扩容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超30亿元,为卫星互联网、可重复火箭等商业化应用铺路。
在资金端,政策正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跟进。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仅中国诚通一家管理的基金就带动社会资本近1.5万亿元,资本放大倍数达6.5倍,其中70%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央企战新基金的启动,预计将形成“1元国资撬动3-4元社会资本”的效应,为四大领域带来超2000亿元的资金增量。这种政策与资本的共振,或正是产业爆发的最佳土壤。

三、拆解四大领域:为何能成为“国家队”的心头好?
央企基金选择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各领域的战略价值、发展阶段与市场潜力综合判断的结果,每个领域都承载着不同的产业使命。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千行百业。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重点,工信部更是提出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产业端,应用场景持续扩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20个省份的电力系统落地,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商汤科技的AI视觉方案在制造业质检领域渗透率超15%。
机构层面,中信证券预测,2025-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速将达30%,其中工业AI、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
航空航天:大国竞争的“战略高地”。该领域兼具战略安全与商业价值双重属性。“十五五”规划明确将航空航天列为新兴支柱产业,而510亿基金的注入将加速商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已进入爆发期:2025年上半年民营火箭发射次数达18次,较2023年全年增长63%;某央企主导的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已发射120颗卫星,预计2027年实现全球组网。
中国报告大厅指出,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等新业态将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相关产业链的新材料、精密制造环节业务发展可能或率先受益。
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刚需载体”。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高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这也是“十五五”规划重点突破的短板。基金聚焦这一领域,正是为了推动“进口替代”与“高端升级”。政策推动下,突破已在发生:中国一重研发的1.5万吨热模锻压力机打破德国垄断,已应用于商飞C919机身制造;上海电气的H级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提升至92%,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5%。国泰君安研报认为,高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相关企业营收有望增长20%-30%。
量子科技:未来科技的“必争赛道”。作为“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量子科技代表着下一代科技革命的方向,尽管商业化尚处早期,但战略价值无可替代。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实现领先: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已稳定运行6年,覆盖11个省市;国盾量子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在量子计算领域,中科院的“九章三号”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
虽然产业仍需时间培育,但央企基金15年的长周期设计,恰好匹配了量子科技“研发-落地-规模化”的成长节奏,提前有望抢占未来产业的话语权。
从510亿央企战新基金的启动,到“十五五”规划的顶层设计,再到政策的密集护航,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四大领域的成长路径已清晰可见。这不再是概念炒作的“昙花一现”,而是国家战略驱动下的大趋势——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5年前的半导体,如今的四大领域或正站在产业爆发的起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国家队的“长钱”来了,新能源之后,这4个领域或成新风口

财富在线
4000 点行情离不开它!供需+政策双轮驱动,有色板块强势引领
北证50飙升8%!火爆行情或将延续!今日聚焦核心赛道轮动
炸裂!外资三连加仓!9月A股持仓近五年新高,持仓新方向出炉…
盘前重磅!美联储宣布,降息!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