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的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主峰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抛出了个关键布局:腾讯云已经全面适配了昇腾、寒武纪、海光这些主流国产芯片,同时还在深度参与开源社区建设。
这步棋很关键,刚好踩中了行业爆发的节点——现在国产芯片产业正处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关键转折期,2025年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8万亿元,其中AI芯片的需求预计能到395亿美元,靠着政策加持,本土化率有望在2027年升到55%。
从行业现状来看,国产芯片已经实现了从单点突破走到了全链协同的阶段。成熟制程这块建立起了明显优势,28nm及以上的产能占了全球28%,服务器里的CPU、GPU在云计算市场的渗透率,从2021年还不足10%一路涨到了30%。
企业端的表现更亮眼,上半年寒武纪的营收同比暴增43倍,还第一次实现了半年度盈利,海光信息营收也涨了45%,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则在成熟制程和先进封测领域持续突破。
政策端的支撑更是立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三期加上地方配套资金,累计超过6000亿元,不光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产业集群成型,还明确了2027年关键领域芯片自给率超40%的目标。
腾讯云的核心打法正好契合了行业需求,靠异构计算平台整合不同类型的芯片。适配寒武纪MLU590之后,推理性能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85%,能效反而超出30%;搭载昇腾的AI服务器,成本直接降了40%。目前这些方案已经落地不少领域,和龙芯适配的平台在支撑政务云改造,跟昇腾的合作在服务金融风控。这种软硬件协同的模式,其实已经成了行业共识,就连通信芯片领域都靠这路子实现了突破,全频段高速无线通信芯片已经达到6G标准,还带动了射频前端这些环节的升级。
国泰君安就指出,腾讯云这波动作,标志着“云厂商-芯片-大模型”的协同闭环在加速成型,软件能力正在化解硬件供给的约束。
天风证券补充道,这种模式不光拉动了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这些设备材料企业的需求,还通过开源生态降低了算力使用的门槛。长远来看,政策端的“芯火创新行动计划2.0”和智算基建规划会持续释放红利,但也得警惕先进制程滞后、部分环节产能利用率才78%的结构性风险。
整体而言,存储、功率半导体这些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突破,正在给全产业链提供支撑,预计会推动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的进程进一步提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国产芯片核弹级利好来了!腾讯云:已经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