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A股市场缩量震荡调整,指数走弱。在这一背景下,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活跃,百利科技、传艺科技、泰坦股份、滨江集团等多只个股涨停,天际股份更是实现4连板。
这一现象背后,是固态电池行业近期密集的利好消息催化,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从产业进展到应用拓展,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市场对固态电池板块的热情。
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产业迎来关键节点
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期,工信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提出,推动制定及发布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等标准研制。
2025年9月将迎来固态电池专项的中期审查:据市场消息,工信部计划于2025年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
二、技术突破不断,实车演示引领突破
技术层面,固态电池领域近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
最引人注目的是,QuantumScape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电池企业PowerCo公司,共同完成了全球首次QS固态锂金属电池驱动电动车的实车演示。
在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期间,一辆改装搭载QS固态技术的杜卡迪 V21L赛车驶过主舞台。
这款电池展示了844 Wh/L的能量密度、10%至80%电量区间仅需超12分钟的快充速度,以及10C的持续放电能力。
国内企业也纷纷宣布重大进展。亿纬锂能宣布“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国轩高科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同时,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已经启动。
三、产业化进程加速,多条路线并行发展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在明显加速。目前行业主要围绕两条技术路线展开:氧化物半固态路线已相对成熟,和现有电池体系设备兼容度较高,已产业化落地,短期内有望放量。
8月底,上汽发布的名爵MG4半固态安芯版售价9.98万元起,将半固态电池的配置拉入10万元级价格区间,大幅降低了半固态电池的应用门槛。
但由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缺陷,众多企业选择布局潜力更大的硫化物全固态路线。
硫化物全固态路线被众多企业视为潜力更大的方向。整车厂商中,一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等均在推进硫化物全固态路线电池的研发生产,宝马、奔驰等车企已开启全固态电池路测。
四、应用场景多元,市场空间广阔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十分多元,不同机构对其市场空间都给予了积极预测。
消费电子领域可能率先导入,因为消费电池成本敏感度低,单颗电芯容量小,规模化量产较为简单。产业进展来看,苹果2012年便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2015年取得相关专利,2024年6月苹果重要手机电池供应商TDK取得突破。
动力电池领域是固态电池空间最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由于固态商用车成本暂时难以压减,量产普及尚需时日。2025年2月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判断,2027年可以看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2030年之后有望规模化应用。
eVTOL、机器人两大领域为固态电池提供新的想象空间。四部门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理论上需固态电池配合实现。
根据EVTank的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GWh,2024-2030年出货量CAGR超80%,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亦有望持续扩大,2027年为加速节点,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路线逐渐清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密集利好催化!固态电池板块表现活跃!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