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杭州市经信局就《杭州市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此政策的出台,对AI算力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或受消息影响,尾盘AI算力板块有望强势拉升。
一、政策加码,为AI算力注入资金新“活水”
杭州此次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力度空前。首先,在数据、算力、算法等基础要素供给上,每年评选不超过5个高质量开放数据集,按照不超过实际投入的30%给予奖励,同一单位年度最高奖励100万元,高质量多模态开放数据集奖励最高可提升至200万元。
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到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中。丰富且高质量的数据集是AI模型训练的“养料”,优质的数据能够训练出性能更强大的AI模型,而强大的模型则对AI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而间接带动AI算力需求的增长。
其次,在算力设施建设上,对符合要求的算力设施项目按规定给予贴息支持。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建设算力设施的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像阿里云等在杭州布局的企业,可能会借此东风进一步扩大其智算中心的规模,提升算力服务能力。
同时,设立年度2.5亿元规模的杭州算力券,对采购智能算力服务和模型服务的终端企业,一般按不超过合同实际发生金额的30%给予补贴。这将降低企业使用算力的成本,提高企业对算力的采购意愿,刺激市场对AI算力的需求。在过去一些城市实施算力券政策后,当地企业对算力的采购量有了显著提升,预计杭州此次政策实施后,相信也将出现类似的积极效果。
二、产业规划,助力AI算力技术升级
政策中提到的产业规划,为AI算力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基于DeepSeek、“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开发推理一体机、训推一体机等高性能大模型一体机,以及开发搭载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边缘计算服务器、AI服务器等产品,这一系列规划将促进AI算力技术在硬件层面的创新与升级。
以国产人工智能芯片为例,目前虽然在性能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芯片产品,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例如,若能开发出针对特定AI应用场景的高效能芯片,将大大提高算力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从而提升整个AI算力产业的竞争力。
而且,开发以端侧大模型为基础架构的AI工作站、AI计算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加快开发超节点算力集群、算力路由器、智算交换机、边缘AI网关、云桌面终端等产品,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AI算力产品生态体系,不同层次、不同应用场景的算力产品相互配合,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推动AI算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和升级。
三、目标明确,拓展AI算力市场空间
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施人工智能终端方向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00个,打造爆款终端产品30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个,选树典型应用场景50个,谋划内生裂变项目100个,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
如此宏伟的目标,意味着未来杭州将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领域大力布局,而AI算力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支撑,或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推进,无论是智能安防、智能家居还是智能医疗等领域的终端产品,都将对AI算力产生大量需求。比如在智能安防领域,大量的监控视频数据需要实时分析处理,这就依赖于强大的AI算力来实现快速准确的目标识别和预警。
1、第一上海证券认为,海内外AI应用现已进入普及的关键拐点。当下,国内外算力产业链正形成共振效应。国产算力产业链在经历数月沉寂后,再度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算力处于紧平衡状态,并且这种状态还将延续。
虽然在国产算力的“卡脖子”环节,比如先进制程产能、先进封装产能、大模型适配、HBM供给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攻克。
2、开源证券指出,AI算力景气度正持续加速。英伟达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飙升至467亿美元,且预计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能达到约540亿美元,这远超市场预期。
黄仁勋在电话会议中提到,当下正处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开端。过去几年,仅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这四大科技巨头,年资本支出就实现了翻倍增长,目前总计已接近6000亿美元,并且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规模会在3万亿至4万亿美元之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政策红包雨!杭州AI算力迎3000亿市场,尾盘或强势拉升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