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新长安集团落地,军工央企重组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在国企改革深化与国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双重背景下,军工央企重组正迎来新一轮高潮。作为这一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新长安集团”预计8月正式落地,其背后折射出的政策导向、产业逻辑与资本机遇,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新长安集团落地,军工央企重组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1

一、政策驱动

 

国家层面,《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目标,要求军工央企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攻关高精尖领域。这一政策导向在兵装集团重组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分立汽车业务成立独立央企,既符合国资委“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专业化整合要求,又解决了军工与汽车业务资源配置的内在矛盾。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2025年定为收官之年,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核心领域,成为资产证券化与产业链整合的重点方向。这种政策逻辑在兵装集团分立方案中尤为突出——通过将轻武器、光电装备等军工资产注入兵工集团,形成“陆海空天电”全领域布局,既提升国防工业集中度,又为后续资本运作预留空间。

 

二、行业变局

 

兵装集团的重组方案展现出清晰的战略意图:

 

 

1. 汽车业务独立突围

 

长安汽车从兵装集团二级子公司升级为国资委直管的一级央企,获得更大自主权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一调整不仅强化其“国家队”地位,更通过与一汽、东风等央企协同,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独立后的新长安集团将聚焦智能网联与氢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有望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中抢占先机。

 

2. 军工资产深度整合

 

非汽车业务的整体注入,使兵工集团总资产突破万亿,形成“轻重装备互补、研发生产协同”的新格局。这种整合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兵装集团在轻型武器、光电装备的技术积累,与兵工集团在重型装备、导弹系统的产业优势形成互补,预计可缩短装备交付周期30%以上。更重要的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率不足40%的兵装集团,通过此次重组为后续资产注入打开空间,符合国资委提升央企证券化率的要求。

 

三、机构观点

 

上海证券指出,汽车业务的独立将使长安汽车获得更灵活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有望加速兑现。

 

联储证券则强调,军工资产整合后,兵工集团的技术协同效应将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光电防务等细分领域的订单增长值得期待。

 

从资金面看,重组预期已引发市场积极反应:6月下旬兵装系个股单日暴涨8.6%,华强科技、湖南天雁等标的资金流入显著。这种热度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军工企业重组后ROE平均提升2-5个百分点,估值溢价可达30%,显示出改革对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

新长安集团落地,军工央企重组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2

 

 

 

四、未来展望

 

1. 军贸扩张窗口打开

 

全球地缘冲突升级背景下,中国军工装备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2024年我国军贸出口同比增长34%,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等品类在中东、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重组后的兵工集团有望成为“军贸出海”主力,其整合后的技术体系可提供从装备到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 资本运作常态化

 

军工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空间巨大。当前,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央企的证券化率已超60%,而兵工集团仍有较大差距。随着重组推进,中兵红箭、内蒙一机等上市公司作为核心资产整合平台,可能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等方式注入优质军工资产,带来估值提升机遇。

 

3. 技术外溢与民用转化

 

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渗透的趋势显著。例如,兵装集团在氢燃料电池、智能底盘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通过新长安集团向民用市场转化,形成“军转民”新增长点。这种技术外溢效应不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更助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新长安集团的落地,是军工央企重组浪潮的缩影。那些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中占据先机的企业,有望在这场变革中成为规则制定者。德讯证券指出,军工重组不仅是股权的重新分配,更是国防工业体系的深度重构其战略价值值得持续关注与重估。

新长安集团落地,军工央企重组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新长安集团落地,军工央企重组有望带来投资机遇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