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处于高温预警状态,更使不少地区用电负荷创下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地加速建设虚拟电厂调控用电负荷,这一新型储能模式的进一步落地,推动着储能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多地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以储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数字化生态圈,虚拟电厂则是一个包含源网荷储的数字化微生态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虚拟电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力需求端的峰谷变化与电力供应端风电、光伏发电等的不稳定性。”
天风证券发布研报称,虚拟电厂是解决用电峰值负荷的经济性最优解决方案。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元;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亿元-600亿元,虚拟电厂的成本仅为火电厂的1/8-1/7。
今年年中,多省市已密集出台政策,浙江、深圳、上海等用电大省市加速了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控。6月13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虚拟电厂落地工作方案(2022-2025年)》,6月21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了《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目前,国家电网已有虚拟电厂项目开始运营,记者获悉,在浙江,国网浙江综合能源公司智慧虚拟电厂平台6月30日上线并投入商业化运营,温州市鹿城银泰充电站在收到智慧虚拟电厂平台调控需求后,通过精准调控充电负荷,完成了200千瓦的调控目标。
储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公开资料显示,虚拟电厂是一种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负荷、储能、微电网、充电桩、分布式电源等可控资源聚合起来的智慧能源系统。这也意味着,虚拟电厂的运行,离不开储能等可控资源为其提供可调配的电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将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在新型储能可以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虚拟电厂作为新型储能的重要商业模式,将开启发展加速度。
2021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储能政策接踵而来,涉及市场交易规则、电价机制、直接资金补贴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即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型储能的细分产业很可能会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为十四五提出的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驾护航。”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此,万里扬能源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储能产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加码,行业发展正当其时。”
就全国各地而言,截至2022年7月,青海、甘肃、山东、浙江、内蒙古等地区都明确提出储能“十四五”规划。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GW,2021年当年新增装机10.5GW,接近此前4年的新增装机总量,同比增长220%;预计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可达35.5GW-55.9GW。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推动新型储能建设加速,多地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