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下周A股情绪冲击或难免,新一轮行情或在恐慌中形成

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股上演“黑色星期五”惊魂时刻:高开后盘中直线跳水,午后跌幅持续扩大,最终标普500指数跌2.71%报6552.5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56%报22204.43点,双双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调整1.9%报45479.6点。

 

随着周末发酵,不少股民开始担忧:A股下周会不会跟着调整?

 

其实大可不必过度恐慌——短期情绪冲击或难避免,但中长期来看,A股的支撑逻辑从未动摇,相信A股在情绪消散后,或迎来“倒车接人”的机会。

 

一、短期承压难避免:情绪传导与外部扰动的阶段性影响


 

美股下跌引发的市场恐慌具有短期传染性,下周A股开盘或面临短期情绪冲击,但这种影响往往难以持续。

 

Wind数据统计从历史规律看,美股单日跌幅超2%时,A股次日开盘调整概率约65%,但3个交易日内收复失地的概率达58%。

 

此次美股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重利空共振的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对中国商品征收大规模增加关税”的强硬言论,引发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担忧;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十天,两党在临时拨款法案上分歧严重,加剧不确定性;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55,创下5个月新低,反映经济基本面承压。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的美股调整,本质是美国本土矛盾的集中爆发,与A股自身运行逻辑关联度有限。对于A股而言,外部情绪冲击更多体现在开盘阶段,随后市场会逐步回归自身基本面逻辑,无需对短期波动过度敏感。

 

 

二、估值安全垫筑牢底线:历史低位提供调整缓冲

 

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沪深300指数的低市盈率水平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垫,大幅调整空间被有效限制。

 

 

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11倍,这一水平不仅低于2019年以来13.5倍的历史中枢,更显著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同期标普500指数市盈率为21.3倍,纳斯达克指数为28.7倍,恒生指数为14.2倍(数据来源:上交所官网、Wind金融终端,2025年10月10日估值数据)。

 

证券时报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沪深300指数当前股息率接近3.5%,具备“高股息+低估值”的双重吸引力,这种估值优势在市场面临外部冲击时,能有效抵御调整压力。

 

从市场结构看,多数行业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研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内需行业市盈率处于近5年30%分位以下,计算机、电子等科技行业市盈率低于近5年40%分位,低估值意味着这些板块已提前消化部分利空预期。

 

历史经验表明,当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时,即便遭遇外部冲击,调整幅度也会明显收窄,2022年10月、2024年4月等多次案例均印证了这一规律。

 

三、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稳市场信号持续释放

 

从中央汇金的托底动作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储备,多部门构筑的政策防线下周或为A股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回顾4月A股调整期间,中央汇金迅速出手增持ETF,并明确表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有效遏制了市场恐慌情绪。

 

当前类似的稳定机制依然存在,且政策工具箱更为丰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9月LPR保持稳定,但机构普遍预测四季度政策加码空间较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对出口产生冲击,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LPR报价下调。

 

金融监管总局也在近期强调,将持续优化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这些政策信号释放出明确的稳市场导向,一旦A股出现超预期调整,政策托底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认为,四季度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1万亿元左右化债相关工具有望落地,与货币政策形成协同发力,为市场注入信心。

 

四、经济韧性夯实根基:内需与制造双轮驱动增长

 

 

中国经济展现出的较强韧性,是A股中长期走势的核心支撑,这一点并未因美股波动而改变。

 

内需市场的稳步复苏尤为亮眼。上交所10月10日发布的新开户数据显示,9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达293.72万户,较8月的265.03万户环比增长10.83%,较去年同期的182.74万户同比增长60.73%,仅低于今年3月的306.55万户,创下年内单月第二高开户量。新开户数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长期信心,也意味着市场资金供给具备稳定性。

 

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已接近1/3,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优势持续扩大。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增长6.9%,超九成A股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凸显经济基本面的韧性。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已建成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超4000家5G工厂,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动力。经济基本面的稳健,为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也是市场长期稳定的根本前提。

 

五、理性应对波动:不要浪费“危机中的机会窗口”

 

面对可能到来的短期调整,投资者无需恐慌,反而可借鉴历史经验,关键在于选对方向、控制节奏。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回顾A股历史,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全球疫情等多次外部冲击引发的调整,最终都成为了中长期布局的“黄金坑”。

 

此次若因美股暴跌导致A股调整,或许会再次出现传说中的“特朗普买点”——招商证券研究所历史数据显示,贸易政策引发的市场波动,往往会在3-6个月内得到修复。

 

方向上观察一是自主可控的科技领域,包括AI应用、机器人等,这些板块受外部贸易政策影响较小,且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二是内需消费板块,随着国内消费复苏态势明确,那些业绩扎实、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可能具备较强抗跌性。

 

美股“黑色星期五”带来的短期冲击,更像是A股长期上行趋势中的“小插曲”。低倍市盈率的沪深300指数、持续增长的新开户数、充足的政策储备以及稳健的经济基本面,这四大支柱共同构筑了A股的“安全网”。

 

记住,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相信在政策托底、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保持耐心、坚定信心,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掌握属于自己的机会。毕竟,每一次“倒车接人”,或都是向新一轮行情迈进的一步。

下周A股情绪冲击或难免,新一轮行情或在恐慌中形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下周A股情绪冲击或难免,新一轮行情或在恐慌中形成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