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催生的存力需求,让全球存储市场的供需缺口彻底显现。无论是DRAM还是NAND闪存,当前都面临缺货压力,且这一情况比此前预测的更严峻,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四季度到2026年,存储行业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一、供需缺口拉大:两重因素加剧存储紧张
存储市场缺货的背后,是需求激增与供给调整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全球云厂商大幅增加2026年的订单量,而目前存储三大原厂——SK海力士、美光、三星的库存已经不足,后续产能很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供需矛盾持续凸显。
另一方面,传统HDD(机械硬盘)大厂纷纷减产,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调整可能会导致至少半年的供应缺口。供应不足迫使部分原本采购HDD的订单转向SSD(固态硬盘),进一步加重了NAND闪存供应链的紧张程度,让整个存储市场的供需失衡更难缓解。
二、厂商集体调价:存储市场“涨声”渐起
面对供需缺口,全球存储行业多家厂商已陆续开启调价模式。此前闪迪、美光、三星和西部数据已先后宣布涨价,近期存储模组大厂威刚也加入其中——从29日起,威刚停止DDR4内存的报价,优先保障DDR5内存和NAND闪存对主要客户的供应;而NAND闪存控制芯片龙头群联,近日也恢复了部分产品报价,涨幅约10%,这一动作被市场看作NAND闪存正式开启涨价的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美光在最新财报中提到,AI需求已经全面渗透到数据中心、PC、手机以及车用等多个应用领域,这意味着存力需求的增长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由技术趋势驱动的长期需求。当前海外存储原厂对盈利的需求较为迫切,再加上AI行业高景气度下,相关产能正逐步向高阶存储产品倾斜,叠加下半年传统备货旺季的到来,多重因素共同支撑存储市场的涨价预期。
三、机构一致看好:存储产业链迎业绩改善窗口
对于存储板块的投资价值,多家券商机构近期纷纷释放积极观点,明确看好产业链企业的业绩改善机会。
平安证券认为,从第二季度开始,DRAM和NAND Flash这类存储产品的合约价已经出现筑底回升的趋势;同时eSSD、RDIMM等企业级存储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存储产业链企业的业绩有望迎来明显好转。
德邦证券指出,本轮存储行业的上行周期与2016-2019年、2020-2023年的前两轮周期有本质区别:前两轮周期更多依靠消费端需求拉动,而本轮存储芯片的需求主要来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需求的持续性可能会更强,为行业长期增长提供支撑。
中信证券看好本轮结构性周期景气的持续性,认为在企业级SSD需求高增的带动下,NAND闪存涨幅有望超预期,建议重点关注企业级存储进展快、受益于涨价逻辑的公司,以及企业级SSD/内存配套芯片设计企业——这类企业有望间接享受行业红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AI带火存力需求!存储市场缺货涨价,机构看好产业链机会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