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机器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个潜在的10万亿级市场轮廓初现,吸引着全球目光。站在3800点之上的A股市场,作为全球瞩目的最佳AI落地场景方向——人行机器人板块再次受到了盘面资金的热情追捧。
截至发稿,人形机器人板块涨幅超1.32%,北交所新上市N三协,首发涨幅超800%,引爆人形机器人板块热度回归。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涨超10%品种超过15家。
从全球产业动态来看,机器人时代的脚步声愈发清晰:
9月2日,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中Optimus机器人成为焦点。马斯克宣称未来特斯拉80%的价值将源于Optimus,其对机器人业务的重视不言而喻。而早在2021年,特斯拉便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通过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度与影响力。如今,Optimus3已基本定型,预计年底正式落地,马斯克还提出到2029年Optimus机器人年产量达100万台的宏伟目标,显示出对该业务规模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英伟达也在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8月25日发布机器人“新大脑”——JetsonAGXThor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这一成果并非孤立产品,而是集成先进硬件、软件工具和AI模型的全面技术栈,旨在为机器人和物理AI系统提供强大智能支持。英伟达借此构建起涵盖“基础模型+专用硬件+仿真平台”的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其技术布局覆盖机器人所需全链条,推动AI从感知、生成阶段迈入物理AI新阶段,实现从仿真到现实应用的跨越。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实现从追随者到破局者的华丽转身:
在特斯拉OptimusGen3的量产计划中,中国制造业已深度融入其供应链。
例如,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企业提供的关键部件,如同机器人的“脊梁”,支撑着各关节模块的精密运转;
例如,兆威机电、鸣志电器等企业的产品赋予机械手指精准抓取能力;
例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企业在减速器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五洲新春的丝杠提升机器人移动速度;
例如,杭州柯林、凌云光等企业则在传感器和视觉系统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同样,英伟达的合作网络也延伸至中国机器人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傅利叶、宇树科技等众多国内明星机器人企业与之展开合作研发,如宇树科技等企业与英伟达共建工业场景应用,优必选等公司率先使用“新大脑”JetsonThor验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家级战略规划和资本的强力助推下,积极应对核心部件国产化、AI泛化能力、成本控制等挑战,努力实现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面突破。如今,不仅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大脑+小脑”协同进化,行业应用场景也迅速拓宽。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约达40%,预计未来四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80亿美元,增幅超一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去年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且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人形机器人领域,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2050年将增至3.02亿台,远超美国的777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当前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商业化已现曙光,硬件端已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门槛,虽国产具身模型端仍需提升,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海外因人工成本高昂将成为物流场景落地首选。
未来,随着AI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聪明的大脑”将具备更强的通用智能,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指令、适应更多样的场景;“灵活的身姿”则会在运动精度、环境适应性上持续突破,从结构化的工厂环境走向更复杂的非结构化场景,如家庭、户外、灾后救援等。届时,AI与机器人的协同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会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开启一个“人机协同”的全新时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彻底爆了!首发当日暴涨800%,人行机器人板块遭“哄抢”!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