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固态电池概念活跃,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捷邦科技、国轩高科等涨停,海博思创、贝特瑞、中科电气、长阳科技等纷纷跟涨。
一、相关政策
政策层面,国家正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固态电池技术落地。2024年国家发改委将固态电池纳入“十四五”新材料专项,明确加快全固态电池、在役检测等关键标准研制,为产业化铺路。2025年研发补贴力度加码至45亿元,同比增长50%,并实施为期5年的增值税免征政策,直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地方层面,宁德、上海等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同步推出配套措施,聚焦硫化物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等“卡脖子”环节,形成“国家专项 + 地方配套”的政策合力。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7月即将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进一步倒逼车企加速固态电池布局,推动技术路线从“实验室验证”向“车规级达标”转型。
二、技术突破
技术突破呈现“材料创新+工艺升级”双轮驱动态势。武汉理工大学王硕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硫化物快离子导体LPSCB,实现公斤级稳定制备,热压处理后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5 mS・cm⁻¹,是商用液态电解液的2倍,且在全固态电池中实现2500次循环无衰减,解决了传统硫化物电解质量产难、界面不稳定的核心痛点。
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研发的LBPSI电解质锂硫电池则创下新纪录,循环寿命达25000次,5C快充下容量保持率仍超80%,硫正极比容量高达1497 mAh/g,为高能量密度场景提供新方案。
在工程化领域,比亚迪通过“三维多孔集流体+原位固态电解质层”技术,将锂金属负极循环寿命从200次提升至800次;纳科诺尔的干法电极设备实现正极活性物质含量95%以上的连续涂布,使生产成本降低30%,为量产扫清障碍。
三、券商观点
开源证券指出,当前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验证阶段发展,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此外,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国投证券统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出货量有望增长到11.1GWh,在2030年预计出货量达到614.1GWh。目前固态电池的渗透率较低,随着固态电池的发展以及量产,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渗透率可以达到10%。
浙商证券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显著提升电池的热稳定性与本征安全性,从而带来设备端与材料端的显著升级需求。2025H2–2026年为产业拐点,2027年起小规模量产将加速推进,建议关注设备增量环节与龙头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多重利好!固态电池再现涨停潮!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