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人形机器人板块震荡走强。截至发稿,捷昌驱动强势涨停,索辰科技、长盈精密涨超10%,奥比中光-UW、瑞可达、博杰股份、祥鑫科技等多股涨超5%,板块热度持续攀升!
消息面上,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人形机器人首次成为全场焦点,超过150台机器人同台展示,从宇树科技的格斗表演到智元机器人的物流分拣,技术落地场景全面开花。
展会上,魔法原子MagicBotZ1完成“首秀”,其自研关节模组扭矩超过130N·m,实现了“连续倒地起身”等高爆发运动能力;智元机器人联合德马科技直播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机器人物流作业,现场即获千万级订单。
一、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灵巧手与自主换电定义工业级标准
本届WAIC不仅是产品秀场,更是人形机器人实用性跨越的分水岭。各大企业展示的技术突破直指商业化痛点:
感知与运动控制飞跃:矩阵超智MATRIX-1的“脑-体协同”系统实现空间推理精度98.7%,在听到“餐桌撤台”模糊指令后,能自主规划包含收纳、清洁、摆椅等长程任务序列。其22自由度灵巧手可完成拧瓶盖、接抛球等精细操作,响应延迟仅毫秒级。
工业耐力革命:优必选Walker S2以全球首创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破解续航瓶颈,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成为目前唯一实现永续运行的解决方案。该技术或将成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标配。
成本下探加速普及:宇树科技新发布的Unitree R1售价下探至3.99万元起,兼具灵活运动能力。傅利叶GR-1则通过碳化硅电机与自研减速器将续航提升至8小时,较初代翻倍。
这些创新正快速渗透工业场景。优必选Walker S1已在比亚迪工厂完成焊接、装配等12道工序,效率提升30%;智元机器人在京东亚洲一号仓实现单日10万件分拣量。
人形机器人正从“功能展示”转向“问题解决”,应用落地进程显著提速。
二、量产进程与挑战:5万台交付在即,成本与可靠性仍是关卡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机构预测行业全年交付量将达5万台,较2024年增长超10倍。企业产能规划更显激进:
矩阵超智计划2025年交付1000台,2027年产能扩至5-10万台,目标单价降至15万元。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原型机设计进入倒计时,马斯克宣称5年内年产目标100万台。
降本路径依赖核心部件国产化。绿的谐波、双环传动量产的行星滚柱丝杠成本较日本THK降低40%;汉威科技柔性电子皮肤触觉分辨率达0.1g,已供货头部企业。随着国产化率突破60%,规模效应有望加速成本下探。
三、政策与生态协同:国家创新中心构建训练场网络
产业基础设施加速完善。WAIC期间,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约河南、江苏分训练场,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构建训练场生态。
该中心同步启动300万元开放基金,资助高校及企业开展平台技术、具身智能等17个方向研究。更关键的突破在于数据共享机制——《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合作倡议书》推动数据标准互认与工具链开放,破解算法训练数据荒难题。
地方政府政策加码形成助推力。上海浦东、深圳等地计划3年内建成10个具身智能示范场景,补贴比例最高达30%。
随着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原型机即将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催化事件临近,板块景气度有望延续。
马斯克曾预言“人形机器人需求终将超越电动车”,而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更断言:“未来每一条产线都该有机器人,每个家庭都该有机器人。”
行业从实验室迈向工厂的脚步声已隆隆作响。当优必选Walker S2在比亚迪车间完成焊接,当矩阵超智MATRIX-1在餐厅自主收拾碗筷,当宇树Unitree R1以不足4万元售价打开消费市场——人形机器人终于摘下“科幻”标签,露出“新质生产力”的底色。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利好催化不断!这一板块热度持续攀升!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