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玻璃打响反内卷第一枪,头部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面对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
6月30日,上海有色网报道称,部分玻璃企业原定减产规模仅有10%左右,但此规模尚不能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故头部企业计划增大减产量,预计使得本轮减产规模达到30%;预估7月玻璃供应量将减少至45GW左右。
2024年光伏设备板块短期景气度筑底,主要系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压力。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2.9GW,同比增长388.0%,环比增长105.5%。国内1-5月累积新增光伏装机197.85GW,同比增长150.0%。
光伏玻璃作为组件封装的主要耗材,在组件成本中排在第二位,在辅材中成本占比最高,超过10%。随着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提升,光伏玻璃在组件中的成本占比进一步提高。
据同花顺iFinD数据,受前期检修装置恢复生产以及“531”抢装潮等因素影响,光伏玻璃产能攀升,六月下旬日熔量达9.73万吨,开工率达69.66%,库存天数达30.71天。
价格持续下行,全国光伏玻璃行业平均净利已降至每吨负362元。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新低,显示行业盈利状况极为困难。
今年上半年光伏玻璃产能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组件排产减少导致光伏玻璃需求疲软,库存累积问题突出。业内人士表示,减产计划的实施预期将改善供需格局。企业通过减产措施应对市场压力,寻求供需平衡的新均衡点。这一调整过程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行业格局有望逐步优化。
针对减产一事,相关企业给出了回应。例如,福莱特证券部工作人员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每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同,去年下半年起已经开始对一些老旧窑炉进行检修,会持续调整公司在生产端的情况。
旗滨集团工作人员也对媒体表示,暂未收到玻璃窑炉停火的相关文件,公司目前正常生产经营。“公司尚未出台正式的减产通知。”安彩高科投资者热线接线人员称。
光大期货认为,在经营状况无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光伏行业下半年仍有可能迎来大规模减产,尤其是三季度,减产规模或达到10%-15%。光伏玻璃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一环,下半年保守估计仍有5000吨-6000吨/日熔减量空间,悲观预期下有7000吨-8000吨/日熔减量。因此,年底前光伏玻璃日熔量有望降至9万吨附近。
国联民生认为,当前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行业在出清进程中,叠加光伏政策正在从供给端、需求端双向发力,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供需改善。
中信建投指出,从政策端来看,光伏行业作为国内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点行业之一,未来供给端政策方向已经较为明确。若政策实际出台后力度强于预期且推进顺利,则有望扭转当前光伏全产业链亏损的状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从人民日报点名到巨头减产:光伏玻璃打响“反内卷”第一枪!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