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在海南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式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通过“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的创新举措,打造覆盖“购、吃、游、展”的全链条消费场景,释放中国消费市场的全球“磁力”。
精品购物领域,全国重点商圈、奥特莱斯及离境退税商店将开展惠民促销,首发新品优品。例如,武汉企业在消博会首日签约85.7亿元项目,东风本田S7、东风猛士917等新品全球首发。政策叠加效应显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全国推广后,四川等地境外游客消费激增超200%,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00%。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优化,海口海关推出“无感通关”“跨店购”等十项便利措施,预计2025年封关后将逐步推行“落地免税”,实现进口消费品关税全免。
精致美食与精彩旅游方面,活动将举办全球美食地图发布、厨艺交流等活动,并推出康养游、邮轮游等精品线路。成都春熙路、北京三里屯等商圈通过“美食+文旅”融合,带动餐饮收入增长30%以上。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联动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陵水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打造“高端购物+医疗+教育”消费闭环,预计2025年服务消费占比将提升至45%。
精美展演聚焦国际化文化体育资源,引进国内外精品文艺演出、高规格赛事。例如,北京计划建设“演艺之都”,推动电竞、冰雪运动发展;上海豫园、成都宽窄巷子等商圈引入沉浸式文旅体验,带动夜间消费增长46%。
一、市场主体响应:企业与资本密集布局
活动启动首日,消博会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个品牌参展,武汉、荆州等地企业签约金额超140亿元。王府井集团首次设立免税品专区,离岛免税、机场免税等全业态亮相;中国中免海南销售额累计超2700亿元,海口国际免税城3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2%。
政策红利下,跨境消费回流加速。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尽管受出境消费恢复影响增速放缓,但一季度环比增长44.6%,显示市场韧性。外资企业亦加速布局:荷兰母婴品牌通过消博会进入中国市场,德国电子品牌计划在华增设200家服务网点,聚焦智能家居与健康消费。
二、经济效应透视: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短期提振:活动直接拉动零售与旅游消费。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消费增速达20%。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实施后,成都、上海等地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超400%,预计全国全年可带动消费超千亿元。
长期赋能:海南自贸港与“购在中国”形成战略协同。毕马威报告指出,封关后海南将构建“免税+有税”零售体系,预计2030年旅游零售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政策联动效应显著:海口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入境外国人数量同比增长44%,带动消费回流超200亿元。
结构优化:消费升级与业态创新并行。2023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7157亿元,新能源汽车零售超700万辆,绿色智能消费成为新引擎。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直播电商、跨境O2O等新业态占比提升至27.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
三、专家及机构观点:消费升级的“中国方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漆云兰指出,“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抓手。“政策从供给端优化商品与服务,通过免税、退税、文旅融合等组合拳,既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又吸引国际游客,形成‘双循环’良性互动。”她预计,2025年消费对GDP贡献率将提升至85%,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分析,中国消费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购在中国’通过国际化展会与政策创新,推动全球消费资源向中国集聚,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能。”报告建议,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医疗、教育等高端消费吸引力。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强调,消博会的“低空经济”展示专区(如亿航智能无人机、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标志着中国在新兴消费领域的突破。中金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相关企业将迎来估值重构。报告特别提到,海南自贸港的“空域开放”政策为低空经济提供了试验田,建议关注政策落地进度。
“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进入“政策赋能、场景创新、全球联动”的新阶段。海南消博会作为核心平台,不仅是商品交易的“超级接口”,更是全球消费趋势的“风向标”。随着自贸港政策深化与内需潜力释放,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购在中国”机构更看好这个领域!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