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还在纠结AI模型的参数高低时,中国用户已经用下载量投票出了新方向。蚂蚁集团11月18日推出的AI助手“灵光”,上线6天下载量就冲破200万,4天破百万、再两天又破百万的增速刷新全球纪录,如今稳坐AppStore中国区免费应用榜第六位。这款能让普通人“一句话造应用”的工具,正揭开中国AI从“技术尝鲜”到“实用落地”的新阶段。

一、30秒造应用:AI终于能“办实事”了
“灵光”的爆火,藏着用户对AI的真实需求。以前大家用AI,多是写首诗、画幅画,新鲜劲儿过了就丢在一边。但“灵光”不一样,它把AI从“聊天搭子”变成了“办事助手”,其中最火的“闪应用”功能,让不懂代码的人也能30秒造出专属工具。
家长用它做“辅导作业赛博功德箱”,给孩子打卡攒积分;宝妈们搭出“遛娃抽签器”,解决去哪玩的选择困难;车主们一键生成“油车电车省钱计算器”,对比出行成本。这些看似琐碎的小应用,恰恰戳中了生活里的实际痛点。蚂蚁灵光负责人蔡伟说:“比起单纯的文本生成,我们更想让AI有‘可交互的行动能力’,帮用户把事办成。”
上线3天紧急扩容8轮的背后,是中国AI应用的关键转向:用户早已不满足于“好玩”,而是迫切需要“好用”的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吕鹏副主任直言,2025年的中国AI终于走出“百模大战”,进入了以“场景好用”为核心的深度应用期。

二、不止“灵光”:国产AI的“实用派”爆发
“灵光”的走红不是孤例,而是2025年中国AI应用接力爆发的缩影。年初,DeepSeek凭复杂推理能力惊艳全球,成为首个比肩顶尖模型的国产产品;随后阿里“通义千问”开放300多个开源模型,下载量冲过6亿;如今“灵光”又开创了“自然语言生应用”的新玩法。
更关键的是,企业们不再比拼“参数大小”,而是各显神通做“实用派”:有的深耕效率工具,帮职场人自动整理报表;有的聚焦生活服务,对接外卖、出行等场景;还有的切入垂直行业,给工厂做设备维护助手。这种差异化创新,让AI真正从技术名词变成了能落地的价值。
这股爆发力源于中国的独特优势: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攒下的工程师红利,能快速把技术变成好用的产品;另一方面,庞大的市场里藏着五花八门的需求,让AI在真实场景中快速迭代。比如“灵光”背后的蚂蚁集团,正是靠着支付宝生态里的海量生活场景,才精准抓准了“普通人需要简易工具”的痛点。
三、政策加力:“上下协同”催熟市场
AI应用的爆发,还离不开政策的“托底”。如今的AI发展早已不是企业单打独斗,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支持,政策正与市场创新形成合力。近期7家头部基金公司获批首批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更给赛道送来增量资金,让“实用派”AI有了更多发展底气。
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协同,正在催生独特的中国路径:用强大的工程能力把技术做扎实,靠丰富的场景把产品做落地,借政策支持把生态做完善。当AI能帮老人做健康台账、帮小店算营收、帮农民查病虫害,这场技术变革就真正和每个人的生活绑在了一起。

四、机构观点:跟着“好用”找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今年A股科技五行业指数涨了41%,AI是全年主线。现在的机会已经从“模型本身”转向“应用落地”,看好能把AI变成实用工具的企业值。尤其是和生活服务、产业场景结合深的公司,未来或更容易跑出爆款。
华泰证券指出,首批人工智能ETF的获批是信号,资金会更青睐“技术+场景”双优的企业。短期看,“闪应用”这类C端工具能快速拉涨人气;长期看,能帮制造业、服务业降本增效的B端应用或更有后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从“手搓应用”爆火看中国AI新赛点:“好用”才是真赢家

财富在线
太空算力“北京方案”落地:天基数据中心开启AI“星际算力战”
突然,强势拉升,AI应用硬件方向大爆发
AI应用增量资金来了!三大细分赛道或迎来结构性机遇
销量暴增2500%!巨头涌入,AI眼镜赛道持续火热!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