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政策加码!并购重组成省份硬性 KPI,板块或开启估值新周期

政策加码!并购重组成省份硬性 KPI,板块或开启估值新周期 1

近日,广东省正式印发《金融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行动方案》,这场省级层面的政策加码,标志着全国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协同”。从广东将并购重组纳入国企考核,到上海、安徽、深圳等地的专项举措,再到证监会“并购六条”的顶层设计,一套覆盖“融资支持、考核激励、产业导向”的政策组合拳已然成型。

 

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双重催化下,沉寂已久的并购重组板块或将迎来估值重构,成为市场新的风口。

 

 

一、政策共振:省级新政密集落地,全国并购重组生态持续优化

 

 

并购重组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体系。广东此次出台的专项方案,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全国政策协同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顶层设计+地方落实”的完整闭环。

 

广东新政直击并购重组核心痛点,政策力度空前。11月26日印发的《广东省金融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四大关键举措:

一是创新考核机制,探索将并购重组、资产盘活纳入国企考核体系,从制度层面激发国企并购动力;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上市国企运用定向增发、专项可转债、并购贷款等多元工具,用好配套募集资金储架发行制度;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

四是强化基金赋能,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这一系列举措精准覆盖了并购重组中的“动力不足、融资困难、资源分散”等核心问题,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多地政策接力跟进,形成全国性支持浪潮。自2024年底证监会“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上海、安徽、四川、深圳等多地已陆续出台配套政策或举措,形成了“多点开花、全域推进”的格局。

 

以上海为例,发布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明确目标: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

 

深圳则在《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中,推出14条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并购重组标的项目库、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等创新举措。安徽、四川等地也纷纷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政策支持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显著提升。

 

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形成合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证监会“并购六条”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提高监管包容度,为并购重组市场松绑;而地方政策则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提供具体的融资支持、项目对接、考核激励等配套措施。

 

这种“全国统筹+地方特色”的政策体系,有效降低了企业并购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披露的并购重组交易总价值较2023年增长超100%,政策红利的释放已带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政策加码!并购重组成省份硬性 KPI,板块或开启估值新周期 2

 

二、多维利好:融资、考核、产业三重赋能,并购重组成本显著降低

 

广东及全国多地的政策支持,并非简单的“口号式”鼓励,而是从融资、考核、产业三个核心维度提供实质性赋能,大幅降低企业并购重组的门槛与成本,提升交易成功率。

 

融资渠道全面拓宽,资金压力大幅缓解。并购重组往往涉及大额资金投入,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制约企业的关键因素。此次广东新政明确支持上市国企灵活运用定向增发、专项可转债、并购贷款等多元融资工具,尤其是“配套募集资金储架发行制度”的落地,允许企业一次核准、分期发行融资,大幅提升了融资效率。

 

同时,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并购,为企业提供了股权融资支持。从全国范围来看,多地也纷纷推出融资支持举措,例如深圳提出建立并购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上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定制化并购金融产品。

 

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并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2%,专项可转债融资规模同比增长68.7%,多元融资渠道的畅通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考核机制创新,国企并购动力显著增强。国企作为并购重组的重要参与主体,过去往往因考核导向偏保守,缺乏主动并购的动力。广东新政创新性地提出将并购重组、资产盘活纳入国企考核体系,从制度层面改变了国企的经营导向——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资产质量提升,将直接反映在考核成绩中,从而激发国企的并购积极性。

 

这一举措并非广东独有,上海、安徽等地也在政策中明确发挥国有上市公司引领作用,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并购重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测算,考核机制调整后,国企并购决策效率有望提升40%以上,未来1-2年国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次或增长50%以上,成为带动市场活跃度的核心力量。

 

产业导向明确,并购重组精准度提升。本轮政策支持并非“大水漫灌”,而是聚焦重点领域,引导并购重组服务于产业升级。广东新政要求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优势领域开展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海、深圳等地则明确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并购重点方向,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关键技术、补齐产业短板。

 

这种明确的产业导向,一方面避免了盲目并购导致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让并购重组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例如,对于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并购项目,多地在融资利率、审批效率、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额外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并购成本。

 

 

三、产业赋能:并购重组成转型升级关键抓手,多领域或迎来价值重估

 

 

政策支持下的并购重组,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更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手段,将带动多领域企业实现价值重估。

 

 

产业链整合加速,头部企业竞争力凸显。在政策引导下,企业并购正从“多元化扩张”转向“产业链深耕”,通过横向整合提升市场集中度,纵向并购补齐上下游短板,形成“链主”企业引领的产业生态。以制造业为例,头部企业通过并购上下游优质资产,可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终端销售的全链条协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响应速度。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企业通过并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企业,保障供应链稳定;在集成电路领域,设计企业并购封装测试企业,提升整体研发与生产效率。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产业链整合型并购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3年提升15-2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增长活力。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并购重组是实现“老树发新芽”的重要路径。通过并购新兴产业资产、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传统企业可快速切入高景气赛道,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传统制造企业并购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传统零售企业并购即时零售、跨境电商平台,拓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

 

广东新政中“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的举措,将加速传统国企的资产优化,通过注入新兴产业资产,实现业务结构转型。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新兴产业资产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3.5%,转型成功的企业平均毛利率提升8.2个百分点,价值重估空间显著。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技术突破速度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积累与资源整合,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核心技术、扩大研发团队的重要方式。上海、深圳等地政策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并购,鼓励企业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资产,甚至包括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这种政策包容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多资本支持,加速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例如,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具有核心专利的初创公司,快速丰富产品线;人工智能企业并购算法团队,提升模型迭代效率。

 

高盛集团预测,2025-2030年新兴产业领域的并购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2.6%,技术整合将推动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回报率提升10-15个百分点。

 

资产证券化水平提升,国企价值逐步回归。广东新政明确提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国企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显现。过去,国企存在大量优质资产未注入上市公司的情况,资产证券化率偏低,价值被低估。

 

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国企将核心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实现资产价值的市场化定价,提升估值水平。中国银河证券测算,当前A股国有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约为65%,未来3年有望提升至80%以上,资产注入带来的业绩增厚将推动国企估值修复,平均上涨空间或达20-30%。

广东新政的落地,为全国并购重组市场再添一把火,而多地政策的协同推进与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正构建起支持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政策红利的催化下,有望成为资本市场未来1-2年的核心主线之一。

从产业链整合到传统产业转型,从国企资产优化到新兴产业集聚,并购重组或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竞争格局与价值逻辑。

政策加码!并购重组成省份硬性 KPI,板块或开启估值新周期 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政策加码!并购重组成省份硬性 KPI,板块或开启估值新周期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