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A股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提升。日前,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国信证券、德生科技等机构高管的观点与近期密集落地的政策形成共振,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系正升级,并购重组与产业资本融合成为推动市场前行的动力。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1

政策密集落地并购重组进入“快车道”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已日趋完善。国信证券副总裁鲁伟在大会上强调,“并购六条”发布后,A股并购市场呈现“主业强化为主、跨界转型为辅”的清晰格局,而深圳、广州等地的地方政策进一步聚焦两大主线:一是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升级;二是鼓励链主企业通过产业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企业通过并购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趋势得到顶层设计与实操规则的双重支撑。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已全面落地“并购六条”措施,建立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新设简易审核程序,私募基金参与并购的锁定期可最短缩短至6个月,极大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亮眼的是,“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1061单、重大资产重组114单。沪市公司分红回购金额超7.6万亿元,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七成以上,分红回购规模相当于同期股票融资额的2.3倍。

 

值的注意的是,深圳最新出台的《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更明确目标,到2027年底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打造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为科技并购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2

产业资本深度融合赋能企业成长加速度

 

德生科技副总经理陈曲的观点戳中市场核心逻辑:金融机构的价值不止于资金支持,更在于资源整合与产业赋能。在技术壁垒逐渐淡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关键转向人才与速度,通过资本手段整合资源,能加速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这一逻辑在政策支持下正全面落地。

 

对于传统企业转型,资本并购成为破局关键。陈曲指出,传统企业转型的核心瓶颈是人才与组织迭代,须通过资本并购、资源整合等方式,引入“增量”人才与力量,冲击并协同“存量”,能有效突破成长天花板,这一转型路径正得到“十五五”规划的明确支持,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国信证券:垂直整合类并购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增强整体竞争力。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圳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对并购重组予以全方位服务保障,相关企业有望提升技术壁垒和市场渗透率。

 

开源证券:产业整合、跨界并购,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七部门关于助力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或可关注:(1)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2)新质生产力行业外延并购;(3)“强链补链”扩张版图式并购。截至2025年11月16日,北交所共发生37家次重要投资并购事件。

 

中国银河证券:今年以来,产业并购占比近八成,新质生产力领域并购占比超七成,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基础化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计算机等领域,并购正成为科技型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市场和人才的重要手段。

 

另外,上市公司并购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是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同时为科技企业提供退出通道,形成“研发—并购—产业化”良性循环,契合高质量发展导向。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