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竞争的棋局已至中盘,若说有哪一步落子最可能定义在未来五年的产业走向,先进制程的扩产大概率是绕不开的其中之一了。从云端巡航的无人机,到车间穿梭的机器人,再到支撑数字世界运转的数据中心,这些站在科技竞争前沿的赛道,终究绕不开“更精细的芯片工艺”这一核心命题。
先看无人机赛道,这些年的成长堪称“肉眼可见”。2018年时,国内无人机产业的市场规模还停留在150亿元左右,而按照当前的发展节奏,202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已是大概率事件。从农田里的植保作业,到电网的巡检维护,再到应急场景的救援勘察,无人机能深入越来越多的领域,背后离不开芯片性能的“托举”。
先进制程就像给无人机的“大脑”升级——在更小的芯片空间里集成更多功能,既提高了运算速度,又降低了能耗,让无人机飞得更稳、看得更清、反应更快,真正从“玩具”变成了产业升级的“工具”。
地面机器人的崛起,同样藏着先进制程的身影。如今走进物流仓库,能看到机器人自动分拣包裹;在医院里,有机器人协助运送药品;就连家庭场景中,也有机器人帮忙打扫卫生。这些机器人能精准感知环境、自主完成任务,核心在于芯片的“算力支撑”。先进制程让机器人的芯片“更聪明也更省电”:比如物流机器人需要实时计算路径、躲避障碍,更高的制程工艺能让芯片快速处理传感器传来的海量数据;而家用机器人对续航要求高,低功耗的芯片设计则能延长使用时间。可以说,没有先进制程,机器人就难以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
再看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这些年对芯片的需求更是“水涨船高”。根据恒州诚思的调研,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89.5亿元,预计到2031年将接近5188亿元,未来六年平均每年增长18.5%。想想看,我们每天刷的短视频、用的云存储、依赖的在线办公,背后都需要数据中心处理海量数据。而先进制程就像给数据中心的“心脏”加了“涡轮增压”——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让数据处理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才能扛住数字经济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
近期行业的动态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台积电在五月的技术论坛上,抛出了未来五年的先进制程扩产“蓝图”:2纳米制程会落在新竹宝山F20厂和高雄F22厂,2025年就能陆续投产,初期每月能生产4.5万到5万片晶圆,2026年产能还会突破10万片;更先进的A14制程则计划在台中F25厂落地,2025年底开工,2028年下半年试产,初期月产能也有5万片。作为全球芯片制造的“龙头”,台积电的动作就像产业的“风向标”,这背后是整个行业对先进制程需求的笃定。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来自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分析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2024年这个市场规模是1230亿美元,2025年预计会暴涨到2070亿美元——一年的增长额,差不多相当于未来五年增长的总和;到2030年,这个市场规模才会达到2860亿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过去英伟达GPU几乎“一统天下”的格局正在改变,定制ASIC、专用标准芯片,还有AMD的Instinct显卡加速器,正在获得更多企业的青睐。而这一切的前提,仍是先进制程的支撑:AI运算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算法,只有更高的制程工艺,才能让芯片在有限的功耗里释放更强的算力。
最后聊聊大家关心的投资视角:
华泰证券表示,看好下半年半导体设备市场,生成式AI推动下,先进工艺逻辑和先进封装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大陆先进工艺扩产也存在结构性机会。此外,美国出口限制政策促使中国市场设备份额呈现“东升西降”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台积电、海力士、美光等企业有明显增量,中芯国际等中国上市半导体制造公司设备投资也维持高位。
兴业证券认为,AI浪潮带动算力需求爆发,服务器、AI芯片等环节价值量将大幅提升。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同比增长24%,受先进逻辑制程、HBM相关DRAM应用及亚洲地区出货量增加推动。未来3年,“先进工艺扩产”将成为自主可控主线,先进封装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2025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预计增长19.1%,先进制程及封装工艺需求强劲,国产设备在先进工艺扩产中持续推进。
总的来说,今年十月重要会议窗口节点,先进制程扩产的低位或是“数一数二”的。无论是做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企业,还是在无人机、机器人领域有核心技术的应用端企业,只要能抓住“芯”升级的红利,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纠结于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要看到产业的长期趋势——先进制程就像给这些赛道装上了“发动机”,只要发动机不停,产业的增长就有支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先进制程:无人机、机器人与数据中心的“芯”动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