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 +”的热度不仅停留在政策文件里,更落到了企业的利润表上。先有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拿出科学技术、民生福祉等6大行动定方向;后有天津、安徽、北京等近20个省市跟上,在教育、医药健康、制造领域铺“AI+”路线图;更关键的是,上半年超六成AI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有的翻倍增长,有的扭亏减亏。曾经“重投入、轻产出”的AI产业,如今终于把技术突破变成了真金白银,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赚钱新阶段”加速跑。
“人工智能+”全面开花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
中央持续部署下,全国多地关于“人工智能+”的行动方案接连出炉,今年以来,天津、安徽、四川、辽宁、宁夏等多地便规划了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行动路线”。此外,北京、浙江、上海、广西、山东、甘肃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门针对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了“人工智能+”的部署。其中,教育、制造、医药健康是各地现阶段部署“人工智能+”的热门领域。
从教育来看,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王筠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正从概念走向实践,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落地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是培养未来人工智能人才、提升国家长期竞争力的根本。
此外,医药健康也是多地部署“人工智能+”的重点,今年以来,北京、浙江等地已针对该领域出台政策文件。北京方面,今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发展目标,到2027年,构建形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和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
这一系列目标的提出,不仅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发展蓝图,更从政策层面为企业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与商业变现提供了明确指引,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加速向“技术赋能、价值兑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盈利态势持续向好
从上半年人工智能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来看,增长成为主旋律。上述102家“人工智能+”领域上市公司中,超六成企业(共64家)实现净利润同比提升,直观反映出人工智能行业盈利态势持续向好,产业发展基本面愈发稳固。
进一步拆解业绩表现可见,既有企业凭借核心业务的爆发式发展,实现净利润规模翻倍增长;也有此前处于亏损区间的企业,通过业务调整与策略优化实现亏损幅度收窄,逐步向营收与利润的正向循环靠拢,行业整体韧性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探索向商业落地的关键转型期,A股相关上市公司盈利态势持续向好绝非偶然,而是整个产业加速迈向以技术变现为核心的“赚钱”新阶段的生动缩影。
此前人工智能行业因技术研发投入高、商业化路径不清晰,多数企业长期处于“重投入、轻产出”状态,资本的持续注入成为维持运营的关键。但随着AI技术在算力、算法、多模态应用等领域的突破,以及金融、制造、医疗等垂直场景的深度渗透,技术与商业的结合点逐渐清晰,盈利模式从“概念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AI+”火出圈!中央地方齐发力,业绩飘红,产业迈入盈利新阶段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