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人形机器人板块强势爆发。截至发稿,板块指数大涨超2%,奇德新材20cm涨停,祥明智能、强瑞技术涨超10%,凌云股份、中鼎股份、金田股份、中兴通讯等多股10cm涨停,表现十分抢眼!
人形机器人板块近期在A股市场持续升温,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这一轮行情与此前的“主题投资”逻辑截然不同,核心驱动力已从“技术想象”转向“商业落地”。
技术突破催化第一轮行情:2024年三季度末至2025年初,特斯拉Optimus、波士顿动力Atlas等原型机发布,点燃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然而,由于商业化路径模糊,资金采取“广撒网”策略,板块内个股普涨,涨幅与企业实际竞争力关联度较低。
订单验证驱动第二轮行情:2025年8月以来,市场逻辑转向“客户验证+量产规划”。具备订单进展、技术壁垒和供应链地位跃升的企业受到资金青睐。例如:
埃斯顿:伺服系统与谐波减速器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0%;
大洋电机:机器人驱动电机技术升级,下半年交付能力提升20%;
夏厦精密:高精度传感器模组月产能突破1万套,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板块内部分化加剧,技术壁垒高的核心标的持续受捧,而缺乏实质支撑的边缘概念股则明显降温。
一、产业链投资主线:三大高价值环节值得关注
随着行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产业链中具备高技术壁垒、强国产替代空间的环节将成为投资主线。
上游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加速
减速器:全球市场长期被纳博特斯克垄断,但国内企业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国产化突破,2025年国产化率有望突破70%。
六维力传感器:国内厂商如柯力传感、奥普光电通过高精度模组研发,逐步替代进口。
丝杠/电机:埃斯顿、汇川技术等企业在伺服系统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单机价值占比超30%。
整机厂商:商业模式闭环先行者
宇树科技:凭借高性价比的Unitree G1系列机器人,斩获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金,并在电力巡检、矿山作业场景实现批量交付。
智元机器人:依托上玮新材注入预期,股价年内涨幅超十倍,其产品已进入物流仓储、医疗康复等场景。
小米/特斯拉:跨界玩家通过硬件集成与软件迭代(如小米HyperBot、特斯拉Optimus),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消费端渗透。
智能化软件:具身智能算法是“灵魂”
大模型算法:华为盘古、百度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提升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运动控制系统:星尘智能的毫米级精度机械臂、逐际动力的动态平衡算法(全球领先)等,成为技术护城河。
二、政策与产业协同:中国模式的“硬科技+软生态”优势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支持、制造能力与场景需求的三重驱动:
政策加码:宁波市出台专项政策,对国家级创新中心给予1亿元扶持;深圳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制造优势:南山区产业集群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闭环,2024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依托制造能力与AI算法积累,推动机器人本体开发。
场景落地:中国信通院预测,2045年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1亿台,市场规模达10万亿元。当前,工业场景(如新能源汽车装配线)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C端场景加速渗透。
三、中美竞争格局:互补中的中国机遇
美国优势:在人工智能算法、高端芯片等领域领先,赋予机器人更强的交互与执行能力(如Figure AI的具身智能模型)。
中国优势:
供应链成本控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70%,规模化生产成本较美国低40%-50%;
场景试验场:8亿人口、7000万一线工人、8400万快递外卖从业者,为技术迭代提供天然试验场;
政策协同:从研发补贴到场景开放,形成“政策-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四、未来展望:万亿美元赛道的三大投资逻辑
短期逻辑(2025-2026):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核心零部件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
中期逻辑(2027-2030):柔性化工业与服务业(如物流分拣、医疗护理)成为新增长点,整机厂商跑通商业模式。
长期逻辑(2035年后):家庭服务机器人普及,中国有望成为全球50%以上增量市场的主导者。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其市场规模有望超越汽车产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革命之一。中国凭借“硬科技突破+软生态协同”的“中国模式”,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正是从“主题投资”转向“订单验证”的黄金窗口期,把握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场景落地节奏,将是分享万亿红利的关键。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批量涨停!人形机器人这三大高价值环节值得关注!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