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靴子”终落地,虽有声音称均低于预期,但细究之下,结论或需改写。
其一,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果遭指“无实质内容”,但90天展期的达成,实则为重大事件预留了关键窗口。此次谈判核心成果是暂停期再延90天,这一结果并不逊于预期——美国连商务部长都未派代表出席,显然志在展期。
从时间线看,双方5月日内瓦首谈取消部分关税,7月将原7月9日到期的暂停期延至8月1日,此次再延90天,意味着暂停期将持续至10月底。这不仅为中美后续谈判留足空间,更为潜在“大事件”创造了缓冲,且在此期间,双方有望维持相对缓和的互动氛围。
其二,政治局会议被认为“缺乏强刺激”,但实则在中美贸易协议签订前,政策重心在于灵活应变,且“十五五”规划已进入关键阶段。
从宏观层面看,与4月会议相比,本次删除“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新增“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表述,未明确部署增量政策。有观点据此调低下半年政策预期,但若结合中美谈判进程,这种“不冒进”恰是顺势而为——国内政策需根据外部形势动态调整。例如货币政策提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若美国下半年降息超预期,国内跟进概率较大。
促消费方面,重心仍在服务消费,此次新增“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强调“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从实践看,苏超联赛已成为体育促消费的范例;而近期落地的生育补贴,则是“民生保障促消费”在多胎领域的具体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明确“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10月四中全会讨论。对照“十四五”进程,这标志着《规划建议》进入最终定稿阶段,市场对相关产业的政策预期或将逐步升温。总体而言,“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定调未变,后续政策不会缺位。
其三,反内卷措辞被指“趋缓”,实则政策正“换挡”深化。4月政治局会议仅提及“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规范竞争秩序”;而本次会议明确“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相关表述更具体。虽较中央财经委会议删去“低价”二字,但并非忽视价格,而是将“竞争性质(良性/恶性)”作为首要评判标准。可见,反内卷仍是核心方向,下半年重点行业政策大概率加码,并推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总的来看,下半年中美关系调控、国内宏观策略均留有应对空间,股市在关键冲量阶段流动性充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积极信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两“靴子”落地,其中或另有深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