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新局
在2025年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表示,上海是中国最早支持推动RISC-V的地区之一,始终是RISC-V的积极拥抱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早在2018年上海就发起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202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RISC-V中国峰会,2024年成立了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全覆盖产业链,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AI算力、智能终端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引发全球关注,市场高度期待其宣布中国特供AI芯片的大规模出货计划,这一动作将直接缓解国内算力供给压力,激活IDC、光模块等配套产业链的爆发潜力。
7月12日,呼和浩特绿色算力大会成为全球焦点——内蒙古枢纽节点正式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算力网络与国家战略实现无缝对接。这场大会不仅启动了全国首个“算电协同产业基地”,更推动和林格尔集群算力规模突破新高度,智算占比超九成,绿电使用比例领先全国。
二、政策护航
国家战略的密集落地为算力行业注入强劲动能。继“东数西算”工程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进入加速期,内蒙古枢纽节点凭借绿电优势与政策倾斜,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省级算力并网的地区,其绿色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居首。
地方政策同样力度空前。呼和浩特发布专项意见,每年统筹1.28亿元资金支持算力与AI融合发展,涵盖算力券发放、数据要素市场化、产教融合等核心环节。这种“中央定方向、地方抓落实”的协同机制,正构建起覆盖算力供给、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国际层面,全球算力竞争呈现新态势。欧盟数字主权基金规模突破新高,试图通过技术壁垒争夺产业话语权;而中国凭借“东数西算”工程的先发优势,正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资源向枢纽节点集聚。
三、机构洞察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2025年报告中指出,AI与算力的深度融合将催生三大变革:物理AI通过虚拟训练提升任务泛化能力,生成式AI重构人机交互体验,可持续设计要求全生命周期能耗降低30%以上。
中国电子学会则强调,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将重构制造业“人机协作”范式,预计产业综合实力在2027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未来图景
当前算力行业正经历从“替代人力”到“增强人力”的范式转变。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劳动力短缺倒逼企业采用算力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麦肯锡同时指出,算力普及将创造新职业类型,如数据标注师、算力伦理顾问等,要求劳动者技能从操作执行转向系统协同。这种转变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尤为显著,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操作,而教育机器人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展望未来,算力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融合加速,脑机接口、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从物理实体向“数字-物理”混合体进化;二是场景边界模糊,农业、建筑等传统行业通过算力实现智能化改造,如超能机器人的农业AI系统已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预测;三是治理体系完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与中国《人形机器人安全白皮书》等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伦理规范与技术创新进入同步发展阶段。
五、投资逻辑
在这场算力革命中,投资机会呈现多层次分化。短期来看,黄仁勋访华带来的特供芯片预期、中报业绩披露窗口的业绩验证,将成为板块情绪的催化剂。中长期则需关注三大主线:其一,深度绑定国家算力枢纽的企业,如并行科技在和林格尔的绿色算力基地,其产能释放与融资预期形成共振;其二,国产算力自主化的核心标的,如华为昇腾生态链企业,其技术突破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其三,场景应用创新者,如参与金融数据产业园建设的服务商,通过数据要素流通实现价值倍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强势拉升!这一板块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