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2025年5月14日,广州市委金融办联合九部门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即“养老金融十二条”,旨在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
当前,广州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达212.92万人。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广州虽已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3015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51万职工,但面对超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潜力,金融与养老服务的融合仍需进一步深化。
“养老金融十二条”围绕“制度保障+金融工具+场景应用”展开。制度上,支持金融机构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提供服务,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优化个人养老金服务流程,目标是2025年个人养老金参保率提升30%;产品供给方面,引导银行、信托、保险机构开发专属养老储蓄、家族信托等差异化产品,推动更多机构纳入国家试点,探索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融资模式创新上,鼓励银行设养老金融事业部,对智慧养老项目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发行养老基础设施REITs,推动国有企业发起50亿元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并探索跨境融资;区域协同层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计划2025年前推出35款跨境养老金融产品,建设养老金融示范区,预计带动超百亿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养老。
政策还注重适老化服务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在老年人口集中区域设特色网点,改造移动支付工具,利用数字人民币赋能养老场景,同时建立“金融宣教+风险防范”机制打击养老诈骗。
该政策预计将在未来三年撬动超千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带动相关领域就业增长15%,为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带来新业务机遇。券商指出,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是政策核心,养老金融正从“储蓄型”向“投资+服务型”转型,金融机构需贯通养老需求、产业发展与金融工具,形成良性循环。
兴业证券指出,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是政策核心逻辑。证券公司需发挥多资产配置能力,开发风格稳定、合理让利的养老产品,并通过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提升投资者粘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使长期资金入市成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总的来说,广州“养老金融十二条”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激活银发经济的战略布局。随着政策落地,金融机构将迎来新一轮竞争,市民也将获得更多元的养老金融工具,提升晚年生活质量,这一方案或为全国超大城市养老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重磅利好!新一轮“活水”或将入市!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