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科技类题材全线爆发,可控核聚变、华为盘古、稀土永磁、华为欧拉、脑机接口、鸿蒙概念、华为海思概念股、超导概念等指数涨幅领先。其中,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涨超6%,表现亮眼。截至发稿,中洲特材、久盛电气20cm强势涨停,海陆重工、雪人股份、合锻智能等股10cm涨停,鑫宏业、常辅股份、哈焊华通、爱科赛博涨超10%,相关个股纷纷跟涨!
一、核心驱动因素: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共振
1、ITER里程碑式进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4月30日宣布,已完成反应堆“电磁心脏”——全球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组件建造。该系统是ITER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其成功标志着可控核聚变技术迈出关键一步,为后续实验堆运行奠定基础。ITER计划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由中国、欧盟、美日等七方共同推进,预计2025年首次开机,2035年启动氘氚聚变实验。
2、国内BEST项目加速落地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于5月1日提前两个月启动总装。该装置基于中国首个人造太阳EAST技术,首次聚焦聚变能发电演示,推动燃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被视为中国聚变能商业化的重要前瞻性布局。BEST项目的推进叠加ITER进展,形成“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预期。
3、政策与资金支持加码
国家数据局近期明确将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涉及核聚变等前沿技术领域。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有望向核聚变等战略产业倾斜,为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提供资金保障。
二、产业链逻辑:从设备制造到商业化前景
1、设备供应商或直接受益
(1)合锻智能:作为国内高端成形机床龙头,其真空等温锻造设备(最大成型压力8万吨级)已应用于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加工,2024年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公司签订2亿元订单,占2023年营收12%。
(2)久盛电气:主营超导材料及电力设备,参与ITER项目超导线圈研发,技术参数国际领先,订单预期推动业绩增长。
(3)海陆重工、兰石重装:聚焦压力容器、核级设备制造,承接聚变堆配套订单。
2、商业化进程提速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变直接市场规模达300-500亿美元(含研发与设备),若实现商业化发电,205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7。高温超导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进一步降低聚变装置建设成本,缩短商业化周期。
三、券商观点:聚焦技术壁垒与订单兑现
1、中银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看好具备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的企业。
2、中信证券:短期看好实验堆投资带动的设备需求,中期关注混合堆商业化进展,长期布局聚变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看好超导材料、真空设备、磁体系统等细分领域。
3、国金证券:强调中国在ITER计划中的贡献(如PF6超导线圈交付)及技术自主化能力,认为国内企业有望通过国际合作抢占全球产业链高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大涨超6%!这一板块突然爆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